当前位置:首页> 钢琴技巧 >我所理解的中国古代教育(九)乐教

我所理解的中国古代教育(九)乐教

2021-10-29 23:47:41


我所理解的中国古代教育(九)

徐健顺


乐教

再次说乐教。

乐者,乐也。乐和乐是一个字,原来也是一个音,原来也是一个意思。

什么是音乐?最能给人带来快乐的。

现在的music是快乐的吗?现在的音乐都是缪兹柯,不是音乐。现在他们唱的都是丧,不是歌。翻译的混淆,造成了无穷的祸患。就像白面倒进了石灰里,要想再弄清楚,太难了。将来得编本词典,针对汉语和英语的每个词,分个明白。

世界上的乐音、旋律、节奏都是音乐吗?不是。不能给人带来快乐的,不叫乐,只能叫“声”。“郑声淫”、“声色犬马”。郑声淫,不就是因为它给人带来快乐吗?不是的,那是吸毒的快感,不是快乐。快乐是什么?是高境界的大欢喜,是超越之后的大觉悟。快乐是中庸的,又是非常深刻和复杂的。只有能带人上升、带人脱离动物性,带人回归本真、带人爱他人的,才叫音乐。

这样的音乐的教育,叫做乐教。

为什么成于乐?因为乐是最高境界,是对得道的体会。你也许还没得道,但是乐让你体会到得道会有多快乐。另一方面,如果最终没有快乐,那么诗教礼教也是追究没有成功。儒家教育的璀璨光芒,就存在于乐中。三月不知肉味,尽善尽美。想看什么是儒家的理想,就看乐。所以咏而归,吾与点。

乐的作用,还让你在修道的过程中,有动力,有欢喜,不至于为困难所绊住,也不至于忘了前行。

而乐的最大作用,是直接带人上天堂。

教育,都有理性感性两条路。理性,告诉他,应该这么做,这么做对他有好处,必须这么做。感性,启发他喜欢这么做,也许不知道为什么,但就是喜欢。什么也挡不住我愿意、我喜欢啊!当然,各不偏废是最好的。可是您想想,我们现在的教育是什么样的?

从幼儿园到大学,我们没有一门情感课。音乐是情感课吗?唱歌都得按谱,多一拍都不行,到底谁唱谁的?这叫什么情感课?没有的,我们根本没有情感课。

所以我们的孩子们都是知道该怎么做的,你常说一句他十句等着,他比你说的还溜呢。可是他不喜欢,宁愿做错事,吃亏。

呜呼,乐教兮归来!

周代是礼乐文化,乐教之发达,自不必言。《周礼》有记,不赘述。到了春秋时代,礼崩乐坏,连乐官都散跑了,乐恢复不起来了。孔子一生的梦想,就是恢复礼乐。他成功了吗?

他成功了,巨大的成功。他把礼乐转型了。此处不说礼,单说乐。

乐,以前基本上是集体行为,有唱的有弹的有舞的有执礼的,现在,不可能了。孔子就从乐器中挑了一件,——琴——随身带着。他走到哪里都弹琴唱歌,并以此教学。他的学生,有会琴的有会瑟的,有什么都不会的。不会怎么办?就清唱。于是吟诵诞生了。孔子把乐从集体行为转换为个体行为了。

从此以后,文人唱着歌儿读书,作诗,生活。这就是后世的乐教。后世乐教的基础,就是吟诵。吟诵是文人的基本技能,也是中国音乐的根。

乐教,除了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并且能看到高境界,更重要的,是能够让学生在吟诵中,就达到修身。

吟诵可以修身。吟诵的内容是经典,所以修身。吟诵的形式是中国式的腔音,是连绵起伏的旋律,是高低长短轻重缓急的平衡,是对生命的细致感悟,所以修身。吟诵是表达对作品的理解,是化身作者,充分体会别人,所以修身。吟诵是养气调息,所以修身。

古代儿童,一入学,就吟诵。这决定了他的学习生活,将一直是快乐的。

乐教,就是自己作音乐教育自己。当然也可以唱别人的歌,也可以唱给别人,特定的人,但是主要,是修身之用。

我们中国人的音乐传统,是先词后曲。《尚书》说:“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经过《礼记》,到了《毛诗大序》表述为:“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这些话的意思都是一样的,即诗歌舞的顺序是:情——言——诗——歌——舞。

先有感情,心动了,有了感情,于是有话要说;话说出来,不足以表达感情,于是拖长它;还不足以表达感情,于是加上叹词;还不足以表达感情,于是和上音律歌唱;还不足以表达感情,于是手舞足蹈,这就是古代的跳舞了。

一切都从感情出发。志者,心之所之也,心所向往的地方,也是感情的意思。没有感情,就没有诗歌,也没有舞蹈。诗歌、音乐、舞蹈,都是从感情里自然生发出来的。今天的流行歌曲和所谓舞蹈,都是表演的。甚至很多人以为艺术就是表演艺术。岂不知,生活艺术才是艺术。艺术就是在生活中,感情来了,挣脱了动物性的羁绊,绽放出人性的光辉,就是艺术了。

表演艺术永远是二流的。表演就是假装。为什么每次演出都要这样唱?为什么每次到这里都要这样跳?难道感情没有任何变化?以前的艺人都是知道这一点的,所以要钩脸儿,把自己藏在脸谱的后面,还要出场先亮相,表示自己不是那个角色。也正因如此,以前的艺人严于修身,有气骨有艺德。现在从大众到艺人,都以为演艺明星是艺术专业户,艺人就只有离艺术更远了。

生活艺术才是真正的艺术。宗教艺术,是那人真的信仰。剪纸艺术,是那人真的那么想。这些都不是表演。歌唱,是有话要说才唱的。唱的是自己的词,唱给自己或者他想告知的对象,不是不认识的人,不是虚空的大众。舞蹈,是身体自然的动作,用以表达他的感情。现在我们见到的舞蹈,大都是谄媚于人。这不是我们中国人所谓的舞蹈。舞蹈和歌唱一样,都没有什么美不美,只有感人不感人。所以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舞蹈。每个人都不一样,每次都不一样。这才是艺术。

我们的旋律和节奏,是从语言中生发出来的。因为我们的语言,是声调语言,还是旋律型声调语言,天然地与音乐相通。西方的语言属印欧语系,是重音语言,他们有重音没声调,天然只与节奏有缘,而与旋律较远。所以西方需要作曲家。作曲这件事,在西方是天才才能做的事,需要拍脑袋的灵感,而灵感需要刺激,所以贝多芬的头发是那样的,艺术家在西方近乎疯子。中国历史上,几乎没有作曲家。在中国,作曲不是个什么事儿。把想说的话拖长,往音阶上一放,就是歌曲。语音的长短高低轻重缓急,就化为音乐的旋律节奏。这就是“依字行腔”。然后根据情感调整旋律,这就叫“依义行调”。音乐就诞生了。这件事,每个说汉语的中国人曾经都会。会说话就会作曲,会走路就会跳舞,有什么了不起呢?有人会说,姜夔 不是作曲家吗?不是。您给曲艺或者京剧作过新唱段吗?作过就明白了,那叫“度曲”,不是作曲,不是拍脑袋想旋律!

会吟诵就会作曲。吟诵本身就是作曲。当孩子们唱着自己的歌——自己的诗,自己的曲,自己唱——的时候,还有周杰伦吗?被“学堂乐歌”颠覆了的中国音乐,将在新时代的“学堂乐歌”——吟诵的推展下,重新颠覆回来。当然不会是清朝音乐,而是吸收了西方音乐的中国音乐,但是,它是中国的!不是香蕉的!

在成都一位老先生来找我,他是参加过建国初地方民歌集成的采录编选工作的。痛哭流涕啊。以前的四川人能随口唱歌啊,四川处处歌声不绝啊,川歌成万上亿啊,——都没了,只有一点变成了谱子还扔在档案馆,没人理。现在到处都是录音棚里出来的声音,机器的声音,完美到可怕的声音,整齐划一的声音,只有那点声音。说中国一年新创作的歌曲上万啊,先人个板板,以前四川一个村子的歌就上万。

这个拥有世界上最音乐化的语言、最悠久的音乐历史、最高明的音乐技巧的民族,全体不会唱歌,已经快一百年了。

唱歌,是唱自己的歌。自己的感情,自己的词,自己的曲,自己唱,自己听,或者是唱给特定的人听。没听说唱给不知什么人听的。唱别人的歌,唱给不知什么人听,以前叫做伎。现在少年少女们一个劲儿地要做伎,还以为是“中国好声音”!这五个字,他们一个字也不明白。

不要伤心。当中国人重新学会随口编歌即兴唱,民歌就回来了。当四川人重新学会用四川话唱歌,川剧就回来了。当北京人重新学会用北京话唱歌,单弦就回来了。你觉得回到梅兰芳时代不可能?你觉得大街小巷尽是戏迷、新剧种不断涌现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我觉得不是,一定会回来的,只要吟诵,只要我们推广吟诵,只要孩子们学会吟诵。

乐教解决了孩子们读书的兴趣问题,好的乐教还能解决读书的理想问题。乐教把理性的学习转变为感性的学习,抽象的说教转变为情感的共鸣,所谓入情入心。这个力量太大了。

古代私塾,入学即吟诵。我们发现也有类似现在练习音准的训练。先生对歌唱这块并不是不管的,还是有指点的。吟诵得好的孩子,会挑出来,做另一项训练,就是祭孔。以前有学校就有文庙,至少有孔子像,就相当于西方的教堂。文庙举行祭孔仪式时,有孩子们的歌舞仪式。我们也有儿童唱诗班的。这些孩子就来自私塾,先生平时挑选唱得好的孩子,专门训练,包括礼仪和乐器、歌唱。

私塾除了吟诵,还唱歌。唱歌一般在下午,可能是下午容易困吧。唱歌的内容,有儿歌,有文人歌曲。文人歌曲是非常重要的文化现象。当然吟诵是文人歌曲的核心,但是,此外,文人歌曲还有丰富的形式。比如唱曲,就是文人们聚在一起,会一起唱歌,唱的内容是诗词文赋,甚至《三国演义》,但是有乐器伴奏,有固定唱腔。但这又不是地方戏曲,因为不勾脸,不坐打,不登台,仅用于文人雅集。我们在苏州、河南、山西、四川都发现了这样的现象。这些歌曲非常宝贵,可惜我们不是专门搜集这个的,没有下大力气。希望各位朋友有条件去做做这些唱曲的搜集研究工作。

文人歌曲还有琴歌。琴歌就是吟诵。琴,就是现在所谓古琴,当初在周代乐队中,是最靠近歌唱者的,用以定音的乐器,因为它的声音太小了。但琴自被孔子选中,就转变了功能。现在,古琴是唯二不给人伴奏的乐器,另一个是口弦。现存的琴歌谱,都是人唱琴弹,人停琴止,一字一音一琴声,从没有间奏前奏之类,也从没有琴发出的乐音和人的乐音不一样的情况。这就是说,古琴是另一个你,是你的知音,两个人一起唱。所以只有琴被称为知音。伯牙摔的是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岳飞弹的是“瑶琴”。口弦直接就是人本身,它是代替声带的,就是本人在说话。古人弹琴要焚香行礼,因为那是你的知音,要尊重她。《礼记》:“士无故不彻琴瑟。” 文人都要有琴的,都要会弹琴。陶渊明实在学不会,还挂张琴在墙上,每天假装凭空弹一弹。戏曲中文人上京赶考,身后都跟着两个书童,一个挑着书箱,另一个呢?抱着琴。不会琴的文人,的确不能算是正宗文人。会琴就通音律,所以文人都是懂基本音律的。这种音乐教育是谁在做?私塾先生。古代没有音乐老师。私塾先生就是音乐老师。

古琴,它的形制非常简单,它的弹奏就非常自由。它能发出的音,是所有乐器中最丰富的。而它发出的音,又是与人体最和谐的。这已有声学实验证明,诸君勿疑。所以古琴也是最养生的。古琴学会很容易,因为很简单。古琴弹好也很难,因为太简单,一切就的靠自己的把握。

当初古琴是制作的标准是什么呢?是人声。古琴发出的声音,有三种。泛音是天声,散音是地声,按弦的声音是人声。古琴的手法,有一种很重要的叫“吟”。你仔细听,古琴就是在模仿人声。现在,人声消失了,我们已经不知道周代、唐代、明代的文人是怎么吟诵、唱歌的了,但是古琴还在,古琴的形制和三千年前相比没有变化。我们可以从琴声中再找回人声!所以,要想学好吟诵,一定要学古琴。不用弹得好,至少体会吟诵的唱法。那种腔音,那种迂回婉转,那种连绵不绝。

古人吟诵,没琴就清吟,有琴就是琴歌。琴,完全是配吟诵的。没有专门去创作的琴歌。琴歌的内容,都是诗词文赋。琴谱不记长短,为什么?因为不需要,大家都知道长短,就是入短韵长、平长仄短。今天很多琴谱都被打成了五线谱、简谱,打谱的人不知道长短,完全凭感觉,所以打错了很多。

学习古琴的年龄,一般要在八岁以上。这里有手的发育问题,也有对不均匀节律的感受问题。古琴入门很容易,主要靠感悟。现在很多人是像学钢琴一样学古琴的,全把古琴当技巧,还是每天由老师来纠正的,这恐怕不大对头。现在的古琴有文人琴和艺人琴之分,我们的传统是文人琴,学琴不为考级,不为表演,不给人伴奏,只为修身。希望大家学文人琴。

文人也有舞蹈。现在一提到舞蹈,就是舞蹈学院、舞蹈演员,好像不经十年训练就不会跳舞。那“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又怎么算?闻鸡起舞又怎么算?项庄舞剑、周瑜舞剑又怎么算?文人跳舞,不为表演,不给人看的,乃是性之所至。这些都需要我们去研究。

移风易俗,莫善于乐。改变教育,复兴文化,乐是最易推行的手段。乐的基础是吟诵。让中国的音乐回到吟诵这个根上来,让音乐成为每个中国人的生活,人人都是作曲家,人人都是歌唱家,人人都是演奏家。让音乐重新成为心声,而不是表演。

(未完待续)

联系方式
地址:福州鼓楼区大儒世家金帝天澜3栋104
                    
陈老师13489131565

   段老师15205042829

关注教育,扫一扫加微信

1、专注2.5岁~15岁少儿国学教育。

2、家长教育知识与能力升级服务。

3、大儒书院学情公告

 
福州大儒书院

 童蒙养正趋祥瑞,启智润心养福田,专注少儿国学教育。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古人云: 3岁看大,7岁看老!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幼儿教育的重要从心性角度远胜于小、中、大学!不忘初心,欢迎转发!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