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创作者,鸣谢!
他半生潦倒,连秀才都不曾考取,终其一生备受歧视,却因为研究声学,成为第一个在国际顶级科技期刊《自然》(Nature)发表论文的中国学者。
不仅如此,中国第一台蒸汽机、第一艘轮船、第一艘军舰、第一所教授科技知识的学校、第一场科学讲座、第一本科技期刊、第一份元素周期表……的诞生,都与他息息相关。
他是徐寿。他既是中国传统工匠的谢幕者,也是近代科技知识分子的开路人。他远远走在了闭关锁国、故步自封的晚清时代的前面。
1
1818年,徐寿生于江苏无锡县桥社岗里村
据其好友华蘅芳之父华翼纶载:
“(徐寿)曾祖讳士才,祖讳审法
,父讳文标,世为望族。”
父亲徐文标27岁便去世,
其时徐寿仅5岁,
母宋氏将其抚养成人
童年徐寿是“赖学精”,
借口家塾教师水平差,经常逃学。
10岁时,母亲将徐寿送到镇上读书,
徐寿学习态度大变,
走上“幼娴贴括,习举业”之路。
在旧式的“童子举”中,
他竟连个秀才都没考上。
他痛觉学习八股文的无用。
在这之后,
他便毅然放弃了“应试教育”和科举当官的打算,
开始通往“经世致用”之学——科学。
他涉猎的科技范围极广,
律吕(音乐)、几何、重学(力学)
矿产、汽机、医学、光学、电学
就没有一样是他不喜欢的。
而这一次一时的放弃,
换来他走向了人生的巅峰。
他的志向一瞬间清楚无比:
以经世致用之学,
寻富国强民之路!
17岁时,徐寿的母亲去世。
徐寿靠修理农具、乐器等维生。
自鸣钟,小鸟报时
一次,他去县城修一架七弦琴,
清代举人华翼纶旁观,颇有爱才之心,
将徐寿邀至家中,
介绍给正研习数学的大儿子华蘅芳
他和华蘅芳一见面就觉相见恨晚,
二人都喜欢科学之道,
茫茫大清朝,
他终于有一个可以谈论科学技术的人了。
2
22岁时,徐寿在座右写下两铭,
一为“不二色,不诳语,接人以诚”,
一为“毋谈无稽之言,毋谈不经之语,
毋谈星命风水,毋谈巫觋谶纬”。
在他心中已经深埋下“科学”的种子
在当时闭关锁国的大清王朝,
能学到的科学知识实在有限。
所以徐华两人也结伴,
到处寻找“科技发烧友”,
只要弄到一本科学书就互相传抄,
学习新知识和互相交流。
一次,徐华二人到上海寻书时,
觅得一本新编译的西方近代科技书《博物新编》。
这本书虽说是欧洲普通的科学常识书,
但对比清朝的科技水平,
徐寿仿佛穿越到了未来200年一般。
得到这本书后,
徐寿便立刻开始验证书中一些科学理论和实验。
把水晶图章磨成三棱镜,
用来观察光的折射和光分七色的问题。
做了许多《博物新编》里还未有定论的实验,
并得到了一些新的研究成果。
研读《博物新编》中关于现代蒸汽机原理
甚至经常跑到西洋人的轮船上,探究造法。
在那个闭关锁国、封建落后、民智不开的清朝,
徐寿的“奇技淫巧”完全是异类,
更是引来不少关注。
正为洋务运动发愁的曾国藩,
把徐寿等人聘到安庆机械所。
接到的第一个任务便是“自制轮船”。
徐寿信心十足。
就算没有任何进口零件(当然国产也没有)
但徐寿自己本身就是个手艺人,
像蒸汽机所有的零部件,
他都能凭锉刀一个个锉出来。
而擅长数学的华蘅芳,
则在测算、绘图,配置动力等方面给予他帮助。
就连他的儿子徐建寅也“屡出奇招”,
帮忙解决了一个个难题。
3个月后,中国人自制的第一台蒸汽机诞生。
1864年,徐寿等人完全不假西方人之手,
制造出了完全国产的“黄鹄号”蒸汽船。
曾国藩对徐寿、华蘅芳等人赞不绝口道:
“洋人之智巧,我中国人亦能为之!”
后获得清同治帝御赐的“天下第一巧匠”
但是徐寿并不以为荣,
反而是将这块牌匾收着,不以示人。
因为在他看来,
轮船早已在世界各地穿梭了近半世纪,
大清还关门自称第一,洋人看了是笑话。
。
然而,他并不满足现阶段的只求技术,
而不求科学原理的洋务派思想。
一上任,他就依据民族的“刚需”,
向曾国藩呈送了四项建议,
分别为:一、开煤炼铁;二、自制大炮
三、操练轮船水师;四、翻译西书。
这是1878年《格致汇编》第7卷上
发表的《考证律吕说》一文,
3年后,该文被译成英文,
以《声学在中国》为题,
被英国著名科学杂志《Nature》刊载。
1881年3月10日《自然》杂志
该文通过实验推翻了著名物理学家
约翰丁铎尔在《声学》中的定论,
纠正了伯努利定律,
被《Nature》编辑赞为“非常出奇”。
这是当时中国科学家在《Nature》上
发表的第一篇科学论文,也是唯一一篇。
徐寿与徐建寅与西洋传教士合作,
译出《汽机发轫》《金石识别》《运规约指》等,
赢得专业人员的一致好评。
见有成绩,曾国藩改口说:
“该局员等殚精竭虑,
创此宏观,实属著有成效。”
请皇帝予以奖励,并正式成立翻译馆。
徐寿编译部分书籍
在翻译馆
徐寿与比自己小21岁的傅兰雅合作
傅兰雅是英国人,
出身贫苦牧师家庭,
少年时向往中国,
被同学挖苦为“傅亲中”。
傅兰雅参与翻译的西书多达“十之六七”,
徐寿他们译书的过程,
傅兰雅把书中原意讲出来,
继而是徐寿理解口述的内容,
用适当的汉语表达出来。
徐寿和傅雅兰等人于1874年
在上海创建了格致书院。
格致书院
徐寿和上海格致书院
这是中国第一所教授科学技术知识的场所。
开设矿物、电务、测绘、工程、汽机、制造等课目。
定期地举办科学讲座实验表演,
为中国兴办近代科学教育起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格致中学(今)
在格致书院开办的同年,
他就创办发行了,
中国第一种科学技术期刊
一《格致汇编》。
介绍了不少西方科学技术知识,
对近代科学技术的传括起了重要作用。
我们现在学习的“化学元素表”
也是徐寿当时和傅兰雅合作翻译而成的
利用西文第一音节而造新字的原则来命名,
例如钠、钾、钙、镍等。
徐寿采用的这种命名方法,
被化学界接受一直沿用至今。
看更多权威内幕解读,加博士微信bosq99
徐寿批评中医,
因他阅读了傅兰雅、赵元益的《儒门医学》
在文中,徐寿写道:
徐寿并不全面否定中医,
而是主张“中西医汇通”
1884年徐寿病逝在自己亲自创办的书院,
(徐寿儿子徐建寅)
而他离开之前,
还为我们留下了他最珍贵的东西,
他留下了一手培养的儿子徐建寅,
替他在这条为国为民的道路上前行。
后来,徐建寅成功研制出了硫酸,
结束了中国近代硫酸靠进口的历史。
他的儿子也因一次工厂意外事故去世。
父子两代,俱为大义而生,亦为大义而死!
他这一生,
不图科举功名,
不求显官厚禄,
不做为己谋私的事情,
只做利国利民的举动。
这样呕心沥血、凛然大义的老人,
值得我们所有中国人致敬!缅怀!
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创作者,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