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立政之本存乎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必须振兴乡村。
2017年12月,,视察了多个地方。在马庄村,,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在这里看到了实实在在的落实和弘扬,实施战略,不能光看农民口袋里票子有多少,更要看农村的精神面貌、人的风貌怎么样。
对这个人口不足三千、人均年收入三万多元的小村庄,?凤凰江苏数度走进马庄,深入探访,寻找答案。
立政之本存乎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必须振兴乡村。
战略,是这个伟大共和国在新时代里的新愿景。
的报告提出实施战略,明确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
乡村是中国农耕文化的传承地和发扬地,文化则是乡村的灵魂。
文化兴,则乡村兴!
作为战略的重要一环,振兴乡村文化便成为的内生动力源泉和内在治理良方。
徐州市东北郊,一个从煤窑废墟上摸爬滚打起来的小乡村,聚焦着来自全国的炙热目光。
2018年江苏省将徐州马庄经验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希望借此探索乡村善治之路,开创江苏的“新乡土时代”。
在“新乡土时代”这篇大文章里,既有精神富足,也有善治有序。
“新乡土时代”,乡村文化的兴盛之路该怎么走?或许我们可以聆听这份“马庄启示录”。
“实施战略不能光看农民口袋里票子有多少,更要看农村的精神面貌,人的风貌。。
中国的目标之一是实现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就是要充分发挥文化在中的作用,通过文化建设,实现乡村的和谐和有序发展,因此需要文化先行。
马庄村在上世纪80年代就提出了“文化立村、文化兴村、文化育民”。在那个充满朝气的80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走了贫困,也吹乱了不少人的头脑。马庄村支部(现已升格为委)认识到精神贫乏比物质贫穷更可怕。在当年注重经济的大环境下,马庄提出“文化立村”的理念,可谓独树一帜。
1988年10月,马庄村拿出3.7万元购买西洋乐器,组织20多位村民成立了苏北第一个农民铜管乐团——马庄农民乐团。乐团自打成立,“过江进京,漂洋过海”,一路凯歌。乐团不仅会“吹”,还会说会演。他们自编自演身边事,占领了村里的“文化阵地”。
用文化搭台子,利用农民乐团团员为骨干,可不仅仅是丰富了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
农民乐团“拢”的是人心,“聚”的是新时代农民的精气神!
马庄人用了30年,走出一条“文化立村、文化强村”的新路子,提供了一份独具特色的“马庄样本”。
实现,脱贫是重要的前提,文化是稳固的基因。从现实来看,许多农村地区之所以贫穷落后,有地缘方面的原因,有历史方面的原因,有人才方面的原因,更有文化方面的原因。
马庄之所以成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样板,就是因为马庄过去所面临的问题在现在不少农村里依然普遍存在,而其在提振精神风貌上所采取的一系列举措,对于其他农村同样具有很强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从村干部到普通村民,马庄精神屹立不倒的精髓就在于对“文化立村、文化兴村”的坚守。马庄正是用30年的文化坚守,留下了乡村的根与魂,展示了新时代农民的新形象。
乡村优秀传统文化是实现乡村和谐的重要基础。,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乡村优秀传统文化是乡村治理的柔性治理资源和宝贵财富。
文化最重要的功能,在于“以文化人”。这是的重要基础,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长效措施,也恰恰是目前农村建设中存在的软肋和短板。
在这个新时代下,新型乡村文化,不能依赖自然演进,而必须挖掘农村传统美德,,进行重构和传播。
马庄村从农民群众思想实际出发,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每月1日组织升国旗、唱国歌仪式,全体村民参加,村委书记进行国旗下讲话。村广播“金马之声”、村报“金马周刊”及时准确、生动深入宣传的理论方针政策。充分利用公益广告、村务公开栏、,把道德规范、文明礼仪等融入道德讲堂、村规民约、家规家训中,润物无声地提高村民精神境界、道德素养。
正是抓住了文化这个“牛鼻子”,、日常生活、个人生活和精神生活。不仅注重村民富“口袋”,更注重富“脑袋”。用文化润泽乡民,弘扬主旋律和社会正气,实现物质、精神“双富有”,焕发乡村文明和谐新图景。
“风俗,天下之大事也”。,乡风文明是重要标志。《管子•八观》说:“入州里,观习俗,听民之所以化其上,而治乱之国可知也。”通过观察地方风化,可以预测一个国家的兴衰治乱的趋势。可见,乡风是社会兴衰的风向标。
新时代下,培育文明乡风,以期达到乡村善治,重在立良规。
马庄村用规章制度促进农村社会治理,推动自治法治德治相统一。
立好规矩,注重制度激励约束。
经过民主讨论、民主决策,马庄村先后制定了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章程、家庭档案管理办法等21项操作性强的规章制度,用“马庄规矩”引导村民遵德守礼、崇德向善。
,。村民通过民主理财小组、志愿者协会、禁赌禁毒协会、红白理事会等组织,参与村级事务管理和公共服务。
把精神文明建设情况与村民小组年终目标考核和每户的家庭档案积分挂钩,对先进村组和家庭予以奖励,对落后者和违规行为给予相应惩戒。
“制定和落实乡规民约,关键在人,特别是牵头人。”马庄村特别注重发挥基层组织在乡规民约建设中的牵头作用,村委会、员干部挑起了文明建设的大梁。
马庄村委将建与精神文明创建有机结合,教育引导员干部真情关爱群众、真诚服务群众,用过硬作风示范带动群众、引领乡风民风。
乡规民约要与时俱进。为了与我们这个时代接轨,乡规民约不能总是一成不变,而是要为其输入“新鲜血液”,。
,确定每月25日为员活动日,组织全体员进行理论学习。
开展“挂牌亮户先锋行”行动,员家的大门旁挂上“共产员户”信息公示牌,方便群众联系,接受群众监督。
全体员常态化参与设施维护、河道管护、绿化养护、垃圾收运等义务劳动,身体健康的员坚持30年参加每天夜间轮流治安巡防。
组织开展“干部立家规、员正家风”活动,村两委班子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实行“员联系户”制度,员向联系户宣传的方针政策,及时调解民事纠纷,帮助群众排忧解难。
实施员干部积分制管理,以群众评价为主要依据,每年评选表彰“十佳优秀员”和优秀村干部,做到“带头人引领一班人、一班人影响一群人、一群人带动全村人”。
“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家风是社会文明的根基,家风相汇成民风,民风相融成国风,家风好则世风正。弘扬主旋律和社会正气,培育文明乡风、离不开良好家风传承。
马庄村自1986年起,对全村农户实行“家庭档案”管理,村民组长对每个家庭遵守村规民约、完成集体任务、参与村内事务和公益活动等方面情况进行打分并记录在档,每月一公布、年底亮总分,作为评选“五好家庭”依据。
2004年起,组织开展“十星级文明户”评选。每年表彰“十佳婆婆”,颁发证书、给予奖励。每年评选“好媳妇、好妯娌”,乐团敲锣打鼓把奖状和大红花送到获奖人的娘家去。
每年重阳节,村里集中给70岁以上的老人送蛋糕、办寿宴,举行“晒”幸福活动,看谁家老人被子最干净、最暖和。开展“您养我长大,我陪您变老”活动,将儿女给老人的爱心物品在村“贤孝榜”公布。
组织“最美家庭讲好家风好家训”活动,形成户户争当文明户、人人看齐光荣榜的生动局面。
脱胎于当地的优秀传统文化,马庄村的乡规民约,通过制度抑或公约的形式,促使乡民达成共识,逐步树立文明的乡风。垒实的是乡村精神文明的基石,筑起的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大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