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乐器渊源 >成长力量 妙竹佳音逢天时——记青年笛子演奏家冯天石

成长力量 妙竹佳音逢天时——记青年笛子演奏家冯天石

2021-11-22 02:11:45

冯天石的名字,是爷爷给她起的。母亲怀孕时,爷爷便为这个尚未出生的孙辈起了两个名字:若是女孩就叫子君,若是男孩,就叫天石。而当她出生时,妈妈觉得较之“子君”,“天石”两个字更显大气,且寓意好,于是给她选用了这个名字。一晃二十多年过去了,冯天石已成长为一个才貌出众的青年笛子演奏家。


从督促到热爱


虽然名字是爷爷起的,但是冯天石的笛艺却是从姥爷那里学来的。冯天石的姥爷是当地一位颇有影响的民乐教师,二胡、扬琴、笛子样样精通,多才多艺,冯天石的三姨、表姐都是在姥爷的培养下考入中央音乐学院,并在毕业后从事二胡演奏和教学工作的。因为已经有了两个成功的样本,冯天石三岁时便和姥爷学起了二胡,可是她并不喜欢,学了一段时间就停了下来。冯天石的奶奶是位语文教师,她希望孙女能学好文化课,将来考上北大、清华之类的名校,而妈妈却想让她和姥爷学件乐器,最后妈妈给她选择了小巧轻便的笛子。冯天石从六岁开始学习笛子,因为之前有学习二胡的基础,再加上姥爷的精心传授,家庭耳濡目染的熏陶,冯天石进步很快。于是,姥爷便想让她试着考中央音乐学院附中。考前,她和姥爷一起来到北京,请三姨的同学、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戴亚教授听一听。戴教授对她的评价很高:“你学的还是比较规范的,而且气挺足,吹得很猛,将来做这个专业一定很出彩。”2004年,她幸运地考上了中央音乐学院附中。


冯天石考上附中时只有十一岁,为了监督和照顾她的学习和生活,姥姥、姥爷和她一起来到了北京。初一时,她和戴老师学习,初二开始与袁非凡老师学习。虽然姥爷对她管教很严,但是初到北京的冯天石对一切都感到非常新鲜,学习上并不是特别刻苦。直到上高中时,她获得了第二届CCTV民族器乐电视大赛笛子少年组铜奖和首届中国民族器乐比赛笛子少年专业组金奖后,她才意识到自己在专业上很有潜力,于是开始加倍努力。此后,冯天石又先后获得北京音乐节竹笛比赛青年专业组金奖、第二届全国竹笛邀请赛青年专业A组金奖以及中国音乐“金钟奖”民乐组合银奖及最佳新作品演奏奖等多个重要奖项,逐步建立起了自信。而真正给她的艺术人生带来根本性改变的,是在第五届“文华奖”全国民族器乐比赛中,她一举夺得笛子专业青年组金奖和小型民乐室内乐组金奖。从小时候练琴靠家里人督促,到自己越来越喜爱笛子这件乐器,把它视为终生的职业和追求,并且感到幸福和快乐,冯天石经历了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南曲北曲广泛涉猎


在附中和整个大学阶段,冯天石一直跟随袁老师学习。袁老师教学非常细致耐心,注重因材施教。在附中时,每次教新曲子,袁老师都是一句一句带着学生一起视谱,而每次参加比赛他都要给学生加课加码。袁老师还很重视学生的技术训练,让他们在很早就开始接触有一定技术难度的乐曲。2014年,冯天石被免试保送攻读硕士学位,又继续和戴亚教授学习。戴亚教授执教严格,对于研究生阶段的学生更多的是启发和引导。作为一位著名的笛子演奏家、教育家,他不仅重视基本功的训练,更鼓励学生从南北

传统乐曲中吸收营养,扎根于中国民族音乐的沃土,更好地推动笛子的创新和发展,提升对各类乐曲的驾驭能力。


竹笛艺术主要分为南北两派,风格迥异。南方的曲笛因伴奏昆曲而得名,音色浑厚柔和、清新圆润,技法上多用颤音、叠音、振音、打音等,乐曲主要体现中国传统文人的精神气质和内心情感。而北方的梆笛因伴奏梆子戏而得名,笛声细且短促,音色明亮高亢,从演奏角度来说,气息平直且结实,技法上多利用吐音、历音、垛音、花舌、飞指抹音等,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地方色彩,更为粗犷豪放。《秦川情》的火热炽烈、《荫中鸟》的清脆欢快、《三五七》的流畅华丽、《鹧鸪飞》的深沉舒缓、《姑苏行》的典雅秀丽……每首乐曲在技术手法、风格气韵上都各有不同,要学得地道,就必须花时间去练习和揣摩。中央民族乐团著名笛子演奏家王次恒曾对冯天石说:“把传统作品很好地传承下来,不能让民族音乐的精华在我们的手上断失。”戴老师也时常教育她要两条腿走路,她牢记戴老师的教诲,既要传承传统曲目的精髓,也要学习借鉴西洋乐器好的演奏理念。


冯天石出生在内蒙古呼伦贝尔,有着北方女孩的豪爽与大气,演奏北方曲目与她自己的性格更贴近,对作品把握起来比较快也较为准确。2009年,她第一次参加CCTV民族器乐大奖赛这样的大型比赛,演奏的就是《山村迎亲人》和《走进快活岭》两首北方风格的乐曲。另一方面,她也很喜欢炫技性较强、有较大发挥空间的现代作品。相反她对南方流派的乐曲接触得比较少,这让她有些发怵。跟戴老师学习以后,她一直在南曲方面加强学习,而所学的曲目中,《幽兰逢春》是让她感觉最难的一首。这是南派笛子大师赵松庭先生的代表作,作者借以此曲缅怀人民爱戴的,乐曲采用昆曲音调,从压抑到舒展,赞美了兰花的清雅幽馨,以幽兰之逢春来表现人在困境中哀而不怨、悲而不伤的心境,音乐悠扬雅致、委婉抒情。作为赵松庭的传人,戴亚教授演奏此曲最为经典。可对于这种曲风沉静内敛,蕴含深厚情感的乐曲,冯天石却一时很难找到感觉,她说:“戴老师说我的技术都对,但缺少音乐上的内涵和韵味。演奏各派名曲,第一步就是要‘像’,但又不能仅仅是模仿老师和前辈,而要吸取各家之所长融为一体,形成自己的演奏风格。我可能还年轻,还需要多学习多吸收,多积累多沉淀,多感悟多体会吧。”


独奏合奏相得益彰


可能是由于家人的要求比较严格,冯天石说她早先不是特别有自信,通过一次次比赛和舞台演出的磨炼,才逐渐有了信心,也更加放得开了。而每一次的成功都是冯天石付出超出常人的努力得来的。为了备战比赛,她一天要练七八个小时琴,有时借不到琴房就在宿舍里练,在地上铺一张练瑜伽用的垫子,摆上七八支笛子,备足干粮,一坐就是一整天,练完后累得直接躺倒在地。赛前无论她有什么问题和困扰,都会和戴老师及时沟通,戴老师会给予她专业与心态等方面的正能量。在第五届“文华奖”全国民族器乐比中,她不仅要参加笛子专业青年组比赛,还要和“金磬吹打”合奏组一起征战小型民乐室内乐组比赛。为此,她整个暑假都没有休息,在家里先把自己的比赛曲目练好,开学后再和同学们一起排合奏。最终虽然仅仅准备了四个月,却取得了“双金”的好成绩,这不仅证明了她的独奏实力,也让她再一次感受到民乐合奏的魅力与乐趣。

……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小演奏家》)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