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乐器渊源 >改变做管乐团经典曲目的交响乐名曲赏析

改变做管乐团经典曲目的交响乐名曲赏析

2022-07-03 01:59:50

改变做管乐团经典曲目的交响乐名曲赏析

星条旗永不落
  又名《星条旗永远飘扬》,是进行曲之王苏萨最著名的代表作,创作于1897年(另一说1896年),管乐合奏曲。这首进行曲充分发挥铜管乐队的表现功能,以磅礴的气势和热烈的情绪歌颂自己的国家和军队。就音乐而言,是颇有鼓动力的。
  音乐在降E大调、2/2拍子快速的引子之后,出现了雄壮奋进的旋律。随后出现舒展明快的第一主题,先由木管声部弱奏,并立即由以长号为主的铜管乐器强奏而出。随后,音乐进入降A大调,第二主题流畅欢快,由木管乐器主奏。在长号的雄壮的过渡之后,音乐第二次进入第二主题,并有短笛作装饰性的演奏。当音乐第三次进入第二主题时,情绪饱满而高涨,低音声部响起长号的对位旋律,同第一主题和短笛演奏的曲调相重叠,进入高潮,在异常热烈的情绪中结尾。



《轻骑兵》序曲
  苏佩《轻骑兵》序曲奥地利作曲家苏佩所作的轻歌剧《轻骑兵》于1866321日首演。时至今日,虽然歌剧本身已极少演出了,但本曲和《诗人与农夫序曲》却成为作者流传广泛的代表性作品。
  《轻骑兵》序曲更是轻歌剧序曲中最为人们喜爱的作品之一,并被改编为管乐合奏曲。音乐一开始,由小号和圆号以高亢嘹亮的号角性音调奏出轻骑兵主题,使人仿佛看到了一支英武潇洒、精神焕发的轻骑兵队伍。紧接着,长号用合奏与这一主题相呼应,形成了浓厚的军营气氛。随后,小提琴以极快的速度和跳跃的节奏型奏出一个轻捷明快的主题,表现了轻骑兵机敏欢悦的形象。由小号为主奏的进行曲主题紧接着就出现了,这一主题不仅充分发挥了加洛泼舞曲欢快的特点,而且还运用了模仿马蹄声的描写性表现手法,生动逼真地表现了轻骑兵队伍的行进,这是这部作品中最为人们所熟悉的旋律。乐曲的中间部转为小调,小提琴奏出匈牙利吉普赛调式的主题,如歌的旋律宁静而忧郁,带有悲歌的色彩,表现了歌剧中骑兵队长回忆往事时百感交集的心情。
  乐曲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再现。骑兵进行曲经过反复和发展,再次形成欢乐的高潮。最后,以乐队强而有力的全奏终曲。



天堂与地狱序曲
  《芬巴赫天堂与地狱序曲》,原名《地狱中的奥菲欧序曲》,管弦乐曲,为奥芬巴赫所作轻歌剧《地狱中的奥菲欧》的序曲,作于1858年,同年在巴黎首演。
  奥菲欧是希腊神话中有名的诗人和歌手,其歌声能使猛兽俯首、顽石点头。他在去地狱寻找死去的妻子欧律狄刻时一路歌唱,感动了冥王、冥后,答应让欧律狄刻返回人间。但奥菲欧在将近地面时忘记冥王的叮嘱,回顾其妻,导致她重回阴间。奥菲欧悲痛之极,决心终身不娶。
  在奥芬巴赫之前,蒙特威尔地曾和德国作曲家格鲁克曾就同一题材先后创作过正歌剧《奥菲欧》和《奥菲欧与欧律狄刻》,这两部作品都是西洋歌剧发展史上的重要作品。奥芬巴赫则把正歌剧改为轻歌剧,把悲剧改为喜剧,剧情改编为:音乐学院院长奥菲欧不务正业,偷偷至郊外与牧羊少女纠缠;其妻欧律狄刻美丽而骄傲,视丈夫为平庸之辈,也常去郊外与牧羊少年幽会。不巧,两人在郊外相遇,大吵一场之后决定分手。化身牧羊少年的冥王得知此情,喜出望外,立即施展催眠术将欧律狄刻带入地狱。奥菲欧刚因获得自由而沾沾自喜时,神的化身出面干预,命令奥菲欧前去恳求主神朱庇特准予领回妻子。奥菲欧无奈,只好乘气球去天堂拜见朱庇特。在临别时,众学生合唱《老师,再见》为奥菲欧送行。在冥府中的情节与原悲剧大致相同,但最后,奥菲欧对再次失去妻子毫不悲伤,而是独自兴冲冲地回到人间。在结尾中,作者还借用希腊神话中众神的种种言行影射讽剌了路易·波拿巴第二帝国政界人物的腐败无能。这部歌剧本身并不太出名,但这首序曲却成为世人十分喜闻乐见的作品,经常单独演出,还常常被引用到影视作品中。
  序曲自始至终贯穿着欢乐的喜剧气氛,节奏明快、流畅,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作者对整个歌剧作品的调侃色彩。


歌剧《威廉·退尔》序曲
  《威廉·退尔》是德国伟大的诗人和戏剧作家席勒的最后一部重要剧作,,歌颂了瑞士人民反抗异族压迫、争取民族独立的英勇斗争精神。罗西尼的歌剧《威廉·退尔》即是根据这部作品而写,为罗西尼的代表作,体现了其艺术的最高峰。剧序曲比歌剧本身更为有名,是音乐会上经常演出的节目之一。
  第四乐章,号角的合奏响起,这是一首充满光和热的进行曲,为听众所普遍钟爱。乐章开始时的军号声是进军的号召,随后的主题是瑞士军队的写照;音乐充满了罕有的热情和英勇刚毅的精神。





  《军队进行曲》,作品作于1822年前后,是钢琴联弹曲《军队进行曲》中的第一首。舒伯特所作的许多钢琴联弹曲中,包括三个进行曲集,即《三首英雄进行曲》,《二首性格进行曲》和《军队进行曲》,全都是深受喜爱的家庭音乐。其中以《军队进行曲》最为著名,尤其是这首第一号作品更为流行。据说此曲是作者为奥地利皇家卫队所作,也有人说这首曲子是为儿童而作。这首作品后来曾被改编成为钢琴独奏曲、管弦乐曲和管弦乐合奏曲,这里选用的是被改编的管弦乐合奏曲。这首作品除了具有一般进行曲的典型节奏,更富于引人入胜的优美旋律,清新自然的和声织体和色彩斑斓的转调手法,"舒伯特风格"十分明显,这一切使得它成为通俗钢琴曲中出类拔萃的不朽之作。
  作品为活泼的快板,D大调,2/4拍。音乐以军鼓的节奏和全乐队合奏的号角式音调开始,气势雄壮。接着,轻快的主部主题由小提琴奏出,并逐步发展成生气勃勃、威武雄壮的进行曲,使人联想到雄赳赳、气昂昂的行进队列。音乐的第二段是一个与第一主题对比鲜明的抒情性主题,被称为是舒伯特创作的最优美的旋律之一。后面这个主题经过作者巧夺天工的多次转调,充分体现了舒伯特在旋律发展方面的天才与技巧,历来为世人所赞叹



歌剧《卡门》
  歌剧《卡门》完成于1874年秋,是比才的最后一部歌剧,也是当今世界上上演率最高的一部歌剧。四幕歌剧《卡门》主要塑造了一个相貌美丽而性格倔强的吉卜赛姑娘——烟厂女工卡门。卡门使军人班长唐·豪塞堕入情网,并舍弃了他在农村时的情人 —— 温柔而善良的米卡爱拉。后来唐·豪塞因为放走了与女工们打架的卡门而被捕入狱,出狱后他又加入了卡门所在的走私贩的行列。卡门后来又爱上了斗牛士埃斯卡米里奥,在卡门为埃斯卡米里奥斗牛胜利而欢呼时,她却死在了唐·豪塞的剑下。
  本剧以女工、农民出身的士兵和群众为主人公,这一点,在那个时代的歌剧作品中是罕见的、可贵的。也许正因为作者的刻意创新,本剧在初演时并不为观众接受,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部作品的艺术价值逐渐得到人们的认可,此后变得长盛不衰。这部歌剧以合唱见长,剧中各种体裁和风格的合唱共有十多部。
  歌剧的序曲为A大调,四二拍子,回旋曲式。整部序曲建立在具有尖锐对比的形象之上,以华丽、紧凑、引人入胜的音乐来表现这部歌剧的主要内容。序曲中集中了歌剧内最主要的一些旋律,而且使用明暗对比的效果将歌剧的内容充分地表现了出来,主题选自歌剧最后一幕中斗牛士上场时的音乐。本剧的序曲是音乐会上经常单独演奏的曲目



博基上校进行曲
  作于1914年,铜管乐曲。后被改编为管弦乐曲。作者奥尔福德擅长写作进行曲,所作的进行曲发表时常以弗雷德里克·约瑟夫·里基茨为笔名。他一生作有大量进行曲,唯有本曲最为流行,曾被获1957年奥斯卡金像奖的影片《桂河大桥》用为插曲,因而广为流传,故又名《桂河进行曲》。影片《桂河大桥》描写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支奉命被迫投降的英国军队在日本俘虏营守军的淫威下维护英国民族和军队尊严的故事。影片中英国军队踏着整齐的步伐走入俘虏营广场时,士兵们用口哨吹响了这首充满活力的乐曲,向日本守军显示了不屈的斗志。因电影《桂河大桥》采用口哨吹奏主旋律,故在此后演奏时,大都在管弦乐基础上加以口哨声。
乐曲一开始呈示的主旋律,常用口哨吹出,C大调,2/4拍。开头的切分节奏和六度跳进具有很强的跳跃感,使乐曲充满了活泼而诙谐的气氛。接着,乐曲转为小调色彩,再现开头部分的主旋律,然后在轻松的气氛中结束。全曲演奏时间约为2分钟。
  这里选用的是管弦乐改编曲,回旋曲式,以原曲主旋律为回旋主题,生动活泼的插部主题与回旋主题相互辉映,进一步加强了原曲的动感和活力,使这首幽默的进行曲更具有迷人的魅力



号手的节日
  小号三重奏曲,管乐队伴奏。安德森曾经写过很多脍炙人口的以小号为主奏乐器的轻音乐曲,这首《号手的节日》便是其中著名的一首。作品充分体现了小号的特色,将这种铜管乐器的华丽技巧表现得淋漓尽致。整部作品速度很快,轻松而活泼,就象几名愉快的小号演奏员假日里在街头的即兴表演,充满了节日欢乐的气氛。作品中大量使用了小号的双吐乃至三吐的技巧,热情奔放,听来令人振奋不已。小号和乐队的伴奏结合得天衣无缝,尤其是长笛等木管乐器如狂风一般的华彩伴奏,大号强劲有力的推动式低音,以及以长号为主的中低音铜管乐器充满男性魅力的答句,都为这部轻松愉快的作品增色不少。



歌剧《阿伊达》
  歌剧《阿伊达》四幕歌剧《阿伊达》作于1871年,同年12月在开罗剧场演出,是埃及总督帕哈为庆祝1869年峻工的苏伊士运河工程而邀请威尔第所作。剧情大致是:埃塞俄比亚国王阿莫那斯罗为救被俘虏的女儿阿伊达而发兵埃及,而此时阿伊达隐姓埋名作了埃及公主安娜丽斯的女仆。阿伊达的恋人青年侍卫长拉达梅斯奉命迎击入侵者,并俘获阿莫那斯罗为人质凯旋归来。阿莫那斯罗利用女儿刺探埃及军情,拉达梅斯在与阿伊达幽会时无意泄露机密,被阿伊达的情敌公主安娜丽斯听见。拉达梅斯被判死刑,后阿伊达为之殉情。
  本剧中最著名的是第二幕第二场拉达梅斯凯旋归来时的音乐,后被改编为管弦乐曲和管乐合奏曲,称为《大进行曲》或《阿伊达进行曲》,经常单独演出,是进行曲中最为人们所熟悉的作品之一。
音乐中最为著名的是那段由小号演奏的威武雄壮、高亢明亮的大进行曲主题,表现了凯旋而归的士兵英武洒脱的姿态。



婚礼进行曲
  瓦格纳歌剧《罗恩格林》之《婚礼进行曲》《罗恩格林》是瓦格纳所作的三幕歌剧,1850年初演。剧情取自古代史诗,并由作者自撰脚本。
  故事讲述了来自天国的圣杯武士罗恩格林帮助一位无辜受人诽谤和陷害的公主爱尔莎,不但把企图抢夺爱尔莎继承权的仇人杀死,又使爱尔莎的弟弟摆脱魔法恢复了人形,同时他也准备娶爱尔莎为妻。做为一个圣杯武士,只有当他的来历不为俗人所知时,才会有除邪扶正的力量。为此,他要求爱尔莎永远不要问起他的姓名和来历。可是爱尔莎因受仇人的蛊惑对罗恩格林起了疑心,忘了自己曾经许下的誓言。结果罗恩格林只好离开爱尔莎回到圣杯王国,爱尔莎最后为此而死去。
  瓦格纳在这部歌剧中把罗恩格林和爱尔莎的命运看做是处于资本主义世界的一个真正的艺术家的命运,他对人们诉说正义和理想。因此,歌剧《罗恩格林》也可以说是作者的一部自传体作品。第三幕中的混声四部合唱《婚礼大合唱》是当贵妇人们引导着爱尔莎,国王和贵族们引导着罗恩格林进入新房时所唱,音乐庄严而抒情,乐队重复着合唱的声部。这就是欧美各国几乎家喻户晓,因常用做婚礼音乐而得名的《婚礼进行曲》。



闲聊波尔卡
  作于1858年,管弦乐舞曲。又译为《叽叽喳喳波尔卡》或《叽叽嘎嘎波尔卡》。全曲有声有色地表现了妇女们嚷着、笑着和愉快地闲聊时的情景,是作者的波尔卡舞曲中较为流行的一首。
  曲采用复三部曲式,降A大调,快板,2/4拍。在三小节引子之后,用顿音奏法呈示出跳跃的主题。这一用倚音构成的主题旋律轻巧而略带诙谐,生动而逼真地刻画了一群叽叽喳喳、喋喋不休的快乐妇女形象。之后乐曲以这一主题为基调,频繁地采用了倚音、波音、颤音等装饰音技巧,维妙维肖地描绘了妇女们快活的说笑声。最后,乐曲在欢快而幽默的气氛中结束。




拉德斯基进行曲
  《拉德斯基进行曲》,管弦乐曲,老约翰·施特劳斯最著名的代表作,大概是世界上最为人们所熟悉的进行曲,经常作为通俗的管弦乐音乐会的最后一首曲目。每年著名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也总是以这首曲子作为结束曲,并已成为一种传统。
  但此曲有一个鲜为人知的背景:这首曲子本是老约翰·施特劳斯题献给拉德斯基将军的,但实质上拉德斯基是一个铁腕人物,,。后来,就连施特劳斯本人及其子小约翰·施特劳斯也不愿再演出这首进行曲。尽管如此,《拉德斯基进行曲》还是以其脍炙人口的旋律和铿锵有力的节奏征服了广大听众,成为流传最为广泛的进行曲。常见的版本还有为管乐队所作的改编曲。这里选用的是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结束时《拉德斯基进行曲》的录音片段,为管弦乐曲。
  这首曲子由对比鲜明的两部分构成。强劲有力的引子之后是第一部分主题,仿佛让人们看到了一队步兵轻快的走过大街。反复一遍之后,音乐经过一个全乐队齐奏的过渡句,随后出现的是与前面主题相对比的轻柔主题,优美动听。音乐最后在反复第一部分的主题后结束。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