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或许早已认识他们,或许正在上着他们教授的课程,又或许早就把他们列在你心中“喜爱的老师”的名单当中。
但也许,你并不一定知道他们曾留学海外。
如果你有兴趣出国深造或对外国文化十分“感冒”,不妨随小薇一同,品读老师们留学的故事。
德国慕尼黑大学的毕业答辩是我觉得非常有意思的。
我们专业的特点是由其他同事帮你制作毕业博士帽,他们会根据你的特点和爱好制作这顶意义非凡的帽子,在答辩顺利通过后他们会帮你带上,并且在你答辩成功之前你自己是不知道博士帽是什么样子的。
答辩结束后在会议室举行庆祝聚会,所有同事,教授,家人朋友都会参加。从答辩结束到拿到博士学位这段时间,别人可以称呼你为Dr,但是你不可以自称Dr,除非拿到博士学位证之后才可以。
陈雅茜老师的毕业博士帽
外面的一圈国旗代表在中国和德国呆的时间,一面旗帜代表一年
毕业答辩分成几个环节。
首先是45分钟的关于博士论文的陈述,然后是评审提问,听众提问;接着是40分钟到一个小时的口试,口试内容为评审提前指定的两门课程(之前没有学过的)主要考察扎实的自学能力和表达能力;最后评审合议,给出一个答辩分数。
答辩分数+论文分数取平均值就是最终博士的答辩成绩。
答辩时和导师合影
留学地点:英国考文垂大学工程学院、美国匹兹堡大学卡茨商学院
时间:2004年1月-12月、2012年8月-2013年8月
研究方向:通信管理硕士专业、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专业(电子科技大学优秀博士生出国培养计划基金资助)
由于我去英国留学前主要从事工程数学的教学工作,对电信行业不是很了解,所以在一次写电信运营课程结题相关论文时,我无从下手。只好找来自斯威士兰电信公司的室友Agrippa Dludlu求教,他在电信行业已从业20多年了。
他不仅耐心地给我讲解,而且告诉我说像我这样没有电信从业背景的人不受条条框框限制,创造力更强。在他的鼓励和帮助下,我不仅顺利完成了学业,并最终拿到了优秀学位。
和他的外国朋友们合影
在美国工程院院士、网络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创始人Thomas L Saaty教授的Creativity课堂上,86岁高龄的Saaty教授身着一套笔直的西装,他一走进教室就问同学们他是否有什么变化?
同学们都回答说他的西服很漂亮,穿在他身上很帅气。他只是笑了一笑,并不停地在讲台上来回踱步。见我们没有任何反应,他干脆直接坐到椅子上,把双脚交叉起来并不停地抖动,然后问我们是否还有不一样的?
与Thomas L Saaty院士合影
去英国留学是我第一次出国,虽然我英语口语不好,专业基础薄弱,但我必须在一年内完成通信管理硕士学位,每天压力很大。
这次留学是我校和英国Cable&Wireless公司的一个国际合作项目,当时只想着不能给学校丢脸,不能辜负学校对我的信任和期望,所以到最后不仅坚持下来了,还获得了优秀硕士学位(Distinction学位)。
第二次出国留学参加是电子科技大学优秀博士生出国培养计划项目,有了第一次留学经历,我不再紧张。在匹兹堡过得非常充实并结识了很多朋友,为回国后开展国际国内合作及学术交流搭建了很好的平台及人脉资源。
美国给我留下的印象是既严谨又温和。比如说,哈佛大学文理学院的院长每月会抽出一个中午来和我们共进午餐,认真倾听并评价我们的学术观点。但午宴名额有限,我们需要提前一个月定好具体时间。美国人的时间观念非常强,他们会严格控制自己的计划,雷打不动地执行。
再就是他们的学术氛围,有60多岁的老人坚持去听学术讲座,每次都坐在第一排及时提问;还有地铁上阅读学术论文和顶级刊物的路人,每个人都在安静地阅读。所以从守时的观念上和学术氛围来说,美国是严谨的。
谭颖老师的结业照
留学地点:加拿大多伦多大学 时间:2014年9月-2015年9月
研究方向:手风琴演奏与教学
之所以选择加拿大作为我的留学国家,是因为手风琴作为西洋乐器,具有极强的北美特色,所以在具体了解学校后,我开始用邮件与我的导师沟通,导师是意大利籍人,并且在音乐方面有很大的成就。
圣诞节时在导师Joseph家中聚会
在多伦多学习的一年中,我感受最深的就是学校的专业性和国家的人文性。每个导师所带的学生数量不会太多,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最大限度地受到导师指导,有更多机会登上舞台。
加拿大移民文化非常多元,但它的本土文化底蕴也足够厚重,充分发挥展现本土文化的同时,也能够包容吸收不同国家的文化。在多伦多每周都会请来自不同国家的艺术家在乐厅演奏自己国家的音乐,称为“the new world music”,而在我留学期间的一次国家文化周中,当地就请了来自四川的艺术家们,在舞台上向大家展示了我们的中国文化,我对中国文化在国际舞台上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和赞赏感到非常自豪。
与各地区公派访学者联盟及领事馆参赞合影
在加拿大,每天都会有不同类型的演出,除去商业演出,还有政府资助的“rush ticket”演出和地标性乐厅每天中午两场免费的演出,这些演出的票价是非常便宜甚至免费的。现场演出的艺术家们尽心尽责,看得出他们是从骨子里对音乐认可和热爱,加拿大大部分时间气温都比较低,但哪怕是天寒地冻,也会有很多观众在排长队去看演出,观众的素养也非常高,整个演出过程你只能听见乐器的声音,不会有任何人干扰你欣赏音乐。
文化氛围的浓重让我在多伦多大学的一年里,深切地感受到了艺术的魅力,折服于加拿大文化内涵的厚重,我很珍惜在多伦多大学上学的日子,这也将成为我此生难忘的记忆。
地点:挪威奥斯陆大学 时间:2011年4月-2011年11月
研究方向:挪威社会福利制度研究
我对挪威人民的整体印象都是非常好的,很在意别人的感受,非常周到,修养好。
有一次,我和导师Steinar Holden教授约好15:50去他家拜访,距离约定好的时间还有十分钟时导师发邮件说他的会议要延长,希望我耐心等待几分钟,我原本做好了等至少半个小时的心理准备,但是不到五分钟后导师就到了,我惊讶于他的速度,原来他在通知我的时候就已经预留了一定时间,会议结束后马上赶了过来,我非常感动,像导师这样名气很高、每天事也很多的教授,也能够如此细致地替我们学生考虑。
在他家吃饭,还专门为我准备筷子,还客气谦虚地了解中国文化。在挪威的学习经历也是极其难忘的。
杨老师与室友的合影
留学地点:美国普渡大学 时间:2012年7月-2013年7月
研究方向:食品微生物和食品安全
记得当时普渡大学发布了一个关于合作项目的申报通知,我期望和合作导师共同申请这个项目,当时需要用英语写proposal,这是平生第一次写英文的申请书,让我既紧张又觉得具有挑战性,那几天白天、晚上以及周末都放在这个申报书的写作和查找资料上,尽管这个项目最后没有通过评审,但是还是得到了合作导师的认同和赞扬,让我倍感欣喜。这件事让我懂得勤能补拙。
来普渡大学之后,我也在认真思考自己的定位,因为我是一名教师,因此,课堂教学是我关注的焦点之一,我选择了与我专业相关的课程进行随堂听课,并且认真做笔记,这些经历为我回国后的课堂教学奠定了基础。
在普渡大学的这一年,认识了一些好朋友,走过了一些地方,学习了一些新知识,重新体验了一次学生生涯,这些都是我人生历程中的一段美好记忆。
刚去美国第二个星期,我就有幸参加了国内导师一行的美国学术交流活动全程,分别去了堪萨斯州立大学、乔治亚大学、威斯康辛医学院,以及美国CDC的专业实验室进行参观访问,是非常棒的一次学习经历。
2012年11月13-14日参加了在芝加哥举办的“7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for food safety and quality”学术会议,我的一篇关于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被膜形成的研究论文的poster获得了该会议“poster competition and presentation”三等奖,当时美国很多学校和不同实验室参赛,没想到我的论文能获奖,虽然是一个小小的荣誉,也为自己感到非常自豪。
留学地点: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 留学时间:2010年1月-2011年1月
研究方向:天然药物化学
通过在加拿大的学习,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加拿大的包容性。我们是民族高校,和他们也非常类似,彼此之间有很多可以借鉴和学习的地方。我留学的大学学术氛围很浓厚,那里的人做事都很认真,设施设备条件也很齐全,查阅文献非常方便,每周都要讲解文献,学习最前沿的知识。
通过和来自世界各地不同地方的人一起学习,自己的思维和眼界也拓宽了。
留学地点:美国康奈尔大学 留学时间:2011年2月-2012年2月
研究方向:兽医学
最多的是在实验室从事科研工作,此外,参加最多的活动就是每周去听几次学术报告,学习优秀科学家的科研理念、科研思路以及方法。同时也去旁听了一些教授给本科生讲授的课程,学习了他们的教学方法,这一点对我自己的教学十分有帮助。
虽然科研设备等硬件十分重要,但是感觉科研理念、方法和体制更为关键。自己还收获了一份平静的心态,远离了浮躁,这不论是对工作还是生活来说,都是尤为重要的。也结交了一些目前不管是在生活上和科研上都经常联系的朋友,大家虽然在不同的社会体制和环境下,但是感情很真挚。
学校图书馆一角
袁蕴(管理学院)
留学地点:日本早稻田大学商学院 时间:2009年-2010年
研究方向:财务与会计
日本虽然不是最发达的国家,但值得学习的地方却不少。学者对待学术的严谨,学生对待学习的一丝不苟;社会对规则的遵守,团队对创造的合力。
日本是个注重礼仪的国家,有时候有些讨论没有结束,老师不会按下课铃声,一定是要将问题解决后才会下课。老师和学生一样肚子饿得咕咕叫,但没有任何一个人提出异议,待讨论结束后学生同样会向老师敬礼并道辛苦了,然后退着走出教室,以此来表达对老师上课辛苦的感谢与感激。
张传武(电气信息与工程学院)
留学地点:美国北伊利诺大学 时间:2015年3月-2016年3月
研究方向:电气工程
五大湖区作为美国几个人口聚集区域之一,同时中部地区更易触及传统的美国气息。在留学时,心情很平淡却也很真切。在NIU的一年,每一个员工的专业素质、敬业精神和对规则的维护是NIU的灵魂,支撑着其不断前进。我也将以此贯穿于我的学习和工作,并祝福我们西南民族大学在实现“中国梦”中做出更大贡献。
在教学楼前的张老师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
>>>>西南民族大学官方微信
编辑 / 田宇 樊艳莉
文字 / 杨晶晶 杨雪连 王瀚程 李家名
图片 / 由西米露提供
本期责编 / 罗萍 李亚星 刘佳
关注@西南民族大学官方微博、官方QQ公众号
更多精彩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