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乐器渊源 >【章祖安先生弟子】—— 金琤

【章祖安先生弟子】—— 金琤

2022-03-11 01:04:50

温馨提示点击上方↑↑江湖一萍 即可关注或查阅先前信息


相关章门的篇目:

-率先建立书法专业的陆维钊先生

 含弘光大:业师章祖安先生书法展

陆维钊书法论 书法美简述 

 傅杰:师从姜亮夫、章祖安诸先生的岁月

 █《艺术名家——章祖安》拍摄花絮

【章祖安先生弟子】——白砥

章祖安先生弟子】——陈航


一萍编按:

师姐金琤的书法,非常耐品。无论从创作实力,还是从资历、职称来看,她都属当代重要书法家。然而,她实际很少在媒体露脸。多年来,三月的书法报刊,总要登出一批女书家的作品,顺理合情,可我之前从未见有金琤的。我对此见怪不怪:妇女节专辑,或旨在凸显典型女性书风,然金琤的笔下,岂是寻常的闺秀字?俗话说“金”无足赤,金琤对自身的要求却十足严苛,也不会希望因女性而受垂青吧。

今年,一萍按计划欲为师姐编发选辑时,恰逢三月。微信圈中的女书家篇目迭出,多得审美疲劳。予乃特意推迟。而偏在此当儿,《书法报》、西泠书画院微博等媒体,竟接连推出了“三八专刊”的金琤专版。

一萍编发金琤的专页,依然坚持避开三月。近些年,她一直在默默为爱子、为夫君、为师长的诸多琐事而操心,系典型传统淑女,但她的书法,却自具一股鲜明而非凡的气象——生于三月,长于江南的她,笔底虽不失一份明净、温婉与文儒,略类苏字之俊逸,然而更可贵的,却是她同时具备了男书家中也少见的凝重、跌宕与雄奇。这除了倪元璐、陆维钊或章师等雄健书风的影响,还因她骨子里原本就有一份超常的担、坚韧与豪情。古代卫夫人之书,遥不可睹,管夫人之书,大抵清逸,近代萧娴、游寿之书,一味雄挺。雄奇与温文,刚柔相济,交融出独特的金琤。

身为女子的金琤,气格非凡,远超出了三月……


金 琤:

女,1971年3月生,1993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书法系(原浙江美术学院),2006年获得中国美术学院书法系书法实践与理论方向文学博士学位,师从章祖安先生。

现任中国美术学院专业基础教学部党总支书记,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书法实践兼理论研究。浙江省书法家协会理事、浙江省女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杭州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西泠印社社员。书法作品多次入选全国、省级展览,曾获全国第七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览二等奖、全浙书法大赛金奖、第五届浙江鲁迅文学艺术奖优秀成果奖等。系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三层次培养人员,专著《陆维钊书法艺术论》获浙江省社科联优秀成果基础类二等奖。。


与恩师章祖安先生讨论(2010年)



 异 曲 同 工

——毛笔与琴弓

 金  琤

 

儿子大班开始学习小提琴,师从浙江歌舞剧院的顾越闻老师。一对一的教学,每个星期上课都要陪读,五音不全的我也开始了艰苦的接送、跟课、陪练生活。有音乐的生活是色彩斑斓的,我坚信,于是每周送儿子上课也就有了动力。

琴与弓是小提琴演奏的工具。在一门手工技艺学习过程中,人的身体姿势和对工具的运用是最为初步的,如我们写字就是从身体姿势、执笔开始教学,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持琴、执弓、空弦练习、四弦曲调,在旁听顾老师的课程、亲睹她的演奏、督促儿子日常练琴中,我的脑中自然掠过书法,时时与小提琴对照,我惊讶地发现:毛笔,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古老的工具,是中国书法艺术表达的唯一媒介;小提琴,西洋乐器贵族精神的代表,在音乐领域中拥有重要的地位,这东西方完全不同的两种艺术,它们在操运过程中竟有着神奇般的相似!

与家人合影

琴弓用白色的马尾毛制作成,毛笔的笔毛则是用狼、羊、兔毫,同样都是柔软有弹性的动物之毛,弓毛长、笔毛短,如何起倒中充分发挥其性能,弓杆的持握、笔杆的秉执实多讲究。五指持弓,五指执笔,拇指均需外凸环抱,与食指、中指、无名指相对围合,手背成自然圆形,使手掌空虚,只不过持弓无名指在弓外,执笔无名指从内向外抵住笔管,位于笔杆的内侧,小指则均是轻松地虚放,如此五指方法,东西方无多大差异。掌虚、五个手指自然地弯曲,手指实而不紧张、不轻浅,确保运弓的轻松、自由。写字不也正是如此吗?

站立拉琴与书写身体姿势几乎一致。身直、臂开、足安,唯琴应抵在颈间,脸部左侧需架住腮托,头略侧左,写字则头需保持端正不偏斜。足安要求双脚与肩齐宽,稳定身体重心位置,全身之力才能通过右手贯通地传达至弓与笔,拉琴还能有左右足一前一后的摆放。当然,姿势中最重要的是臂开,许多人却不以为然,殊不知这不仅能使观者愉悦、书者琴者舒展,更是运弓、用笔的关键,如此,人与自然方能同呼吸共律动。

弓与笔的操运是演奏、书写的核心,也是我们熟知的弓法与笔法。一个优美的音,常由良好的弓法而来,同样一个有形质的线条,须通过训练有素的笔法来表达。弓杆很长,要使长弓在弦上有准确的轨迹,有一个诀窍就是小臂向前走,才能保证弓子与弦总是在一种垂直的角度,这在小提琴教学中老师会不断地提醒学生。而书法中锋用笔的要求也是如此。当笔毛与纸面的竖直运动时,小臂要跟随线条的运行以维持这种中锋形态,于长笔画书写时,这种臂动动作却是很显明的。在过去的书论及现代书法教学中,用笔笔法似乎更强调运腕,臂动为人们所忽略,主要是古代写字为坐姿,书风小而精微,书写实践者更多迷恋于提按顿挫,于是腕的灵活与起伏成为用笔的要义,现代书法教学尊古法而力行不懈。自从书桌向高案变化,站立与大字书写日益成为常用书写形态,用笔仅仅靠用腕不能牵引拉长的线条、适应放大的字径,而只有当腕的律动加以臂的平动,两者相互配合,才能贯通于中锋用笔线条的行走中,否则,笔杆斜倒而失却重心向下的沉实之力,有如小提琴大部分初学者都习惯于将弓子平拉或向后走,导致弓毛斜侧,弓子在弦上行走左右摇晃,极其不稳定。小臂自主运动应该在书写教学中加以重视与强调。

在小提琴的琴身上有一块小小的木板,名曰“马子”,马子虽小,然特别敏感,拉弓成一直线,弓与马必须保持平行,要做到这点,弓上下时手腕须上下弯曲,才能确保弓子主动自由地行动。这种上浮、下沉动作在书写时表述为用腕。腕因精微与隐秘,一直为古代书论津津乐道,并赋以玄之又玄,如王羲之《用笔赋》言“至于用笔神妙,不可得而详悉也”。书写时,提按无处不在,在线中、在转弯、在空中,生发于每个时空的转换进程里,在线条动作中提按交替、包容,这就是所谓的提中有按、按中有提。只是琴弓之面是平的,而毛笔是锥形的,触纸由点及面,必须通过提按使笔锋、笔肚生发轻重、粗细、宽窄、虚实、长短等不同的力。这种上下起伏可于锋杪中觅得一二,还存在于笔本身的自转中,比较复杂难辨;而琴弓因呈平面形态,需跨越四根琴弦,用腕则比较鲜明直接罢了。

弓轻搁琴弦,弓面与弦产生摩擦,有类于书写中的铺毫。我们通常说线条要有力,笔要与纸面产生关系,并非力大无比如大力神才能办,纯物理之体力在书写时根本不具有优势;反观弓子拉弦,若太用力会产生刺耳的“叽咖”声,如拉木锯,同样,用笔也不可用蛮力,“下笔用力,肌肤之丽”,凡是粗糙、任意、恣肆之力都去笔法远矣!而当笔毛有不同的铺毫层次,经过一定训练,小女子也可达到力能扛鼎,因此,对于笔毛控制之力,发挥笔毛不同程度的巧力成为运笔的关键。此外,琴弓弓毛要在马子前一寸的地方触弦,并使弓毛的全部宽度与弦接触,弓子要拉到弓根,全弓完整、半弓合度,有类于笔毛要运至笔肚终端与笔根交界处,充分铺毫方能尽情地展现笔毛的弹性,粗如椽是一种显性之力,细若丝也是一种力,是一种隐忍之力。弓毛全部触弦,演奏时弓与琴身能充分振动,获得悠扬的音色;笔毫打开,与纸面充分摩擦,加以节奏,书写时笔与纸共振产生质妍兼备的线条,看来,对于美的追求和表述,古今中外,并无二致。

上面所述,可能在别人眼中都是些技术活儿,可就是这些技术活儿,对手艺高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好动作、好艺术,艺术的层次全靠主体人手的练习(小提琴更需要的是两手的功夫,左手手指按弦对音准的控制是有相当难度的),由生到熟,再到精,日日操运,不可一日无此。当然这是其中的一个方面,除了技术之外,尚需有修养辅助。

故毛笔与琴弓本身就是艺术,不只是工具。手艺做精熟了,就很美了。一把琴、一杆弓、一张纸,一枝笔,右手拉弓、执笔,肢体愉快地运动,一个音、一根线,空际中、黑白间,极简又极有那味儿,引人入胜。看来,艺术与技艺都是超越国界的 。

因为《中国好声音》的导师汪峰小时候学小提琴,儿子崇拜汪导,不轻言放弃,他梦想着长大以后能像汪峰那样弹奏出震撼人心的音乐,我也在儿子成长过程中因学琴悟出一些写字的道理,在技巧的细微处、琐屑处、日常处,连上一根东西方艺术关联的丝线。

生活如常。惟愿生活有音乐、写字、阅读相伴,赏心、醒目、悦耳。

 




























推 荐 阅 读(链接)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特别诗墙民工诗人寻访记

耕读传统最后的墨华俞铁汉等人与书法

 耕读传统最后的墨华 -潘高亚等人与书法

婺源老城的黄埔书生树爷 █ 徽州六县百福图

 婺源风情速写画   纪念乡村书法家俞焰祥

 铅山风情速写画       江平速写画集自序

《 国画大家 彭友善  回忆 胡润芝 先生

 情结与境界(江平书画);  江平

 《书法》:当代中青年书法家-- 江 平

江 平 题 字选 辑(一)   漫话题 签 书 法


转发是最大的赞赏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