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乐器渊源 >《太阳照常升起》、《琵琶语》乐曲小谈

《太阳照常升起》、《琵琶语》乐曲小谈

2022-06-16 01:34:33

木子黑白


感悟生活,吐纳文字,与清澈的灵魂对话,同馥郁的年华终老。

《太阳照常升起》、《琵琶语》乐曲小谈



文:李鹤

责编:李鹤


本期给大家带了两首乐曲的欣赏,文字形成于16年,当时是很喜欢这两首曲子,当然现在再听与当时的感受又有所不同,希望大家喜欢。


很多时候,音乐比文字更具洞透力,它更加鲜活地呈现在人们心灵的餐桌上,那种欲说还休,欲罢不能的精神熨帖,那种无以言表的灵魂契合,相信这种感受每个人都有过,所以当你在某个情绪角落彳亍时,潜意识里就想听听音乐,一曲听罢,你的感情浓度得以稀释或升高。



一、《太阳照常升起》


《太阳照常升起》是其同名电影本身的主题曲,影片由姜文自导自演。久石让的团队用了数月的时间倾力投入,他观影后是带有一种对影片的敬畏和神秘感所创作,也许影片本身就带有许多谜团。很久之前看过一次,确实没看懂,现在看,其实是可以看懂的,人性、时代背景、命运的相互交织。

一种大悲,而姜文用浪漫主义的手法表达出来。当然我们要回到音乐中来,你有没有听到一种充满奇幻的渗着鲜血的浪漫,这是久石让为电影而作,音乐即电影的灵魂,电影是音乐之血肉。据说当姜文听到此曲时激动不已,赞久石让比莫扎特厉害。我们知道,《太阳照常升起》是姜文被禁八年后的大释放,我想在听到此曲的那一刻姜文是流着泪的,这就要归功于久石让对一部影视作品的触觉,那种天赋异禀的感知力,大师就是大师,此曲用交响乐演奏出来,更能表现出那种复杂情绪的交织,那种说不出的血脉喷张,那种宣泄中的淋漓尽致。仿佛一个人的登山过程,前半部分雄浑激昂,一气登到山顶,俯瞰脚下,那种成就感,那种得意,但冷静下来看,又是多么苍白,你只是登到了山顶,而却错过了沿途的风景,你的登山没有内容,因此,后半段舒缓的节奏是下山找内容的过程,百转千回中又带有无奈的伤感,纵使过程万般曲折,太阳照常升起。


后来,此曲被用在《让子弹飞》中,据说,当时姜文再一次把老久拉过来,给我作这个,久石让说,就不要折磨俺了,再作也不会超过《太阳照常升起》。于是姜文一拍大腿,就用它了。足见姜文对此曲的独爱。我倒觉得,此曲也可用在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中,不过堂吉诃德的传奇经历,只是奇幻中带了悲而不伤,当然这是我的个人观点。

一切都将归于平静,一切都会按照它将要发展的趋势进行着,明日的太阳还会照常升起。







二、《琵琶语》


《琵琶语》是作曲家林海作的一首琵琶曲,曲中那种哀婉凄切的情思更是引起众多听众的共鸣,当然它也被用在了很多地方做背景音乐。在《一封陌生女人的来信》中,给影片加分不少,说来也是巧合,这部电影也与姜文有关,他的男主,徐静蕾的导演及女主,其为茨威格创作的小说改编而来,讲述了一个女子在临终之前,饱含深情地对一位爱恋了一生的男子的表白,而男子全然不知,甚至当他收到这封信的时候都不曾记起她的样子,而女子却为他生了孩子,其凄婉之境可想而知。然而,我认为徐静蕾拍得没有茨威格的小说好,这个不再提。



徐导最大的成功就是用《琵琶语》做了影片的背景音乐,一曲好乐曲对一部电影意味着什么,这就是最好的诠释。像《琵琶语》被徐静蕾用在影片中,也许是她从《琵琶语》中感受到了她想要的东西,当配上徐静蕾那深情凄切的旁白,念着一封情书是那么地自然,那么地富有韵味。


印象中琵琶本身就像一位多愁善感的女子,真真的给观众一种爱情从来就是一个人的事的认同感,我爱你,却与你无关。


此曲中混合了钢琴、吉他、笛子、箫、二胡,将西洋乐器与中国传统乐器恰到好处地融合在一起,再加上龚琳娜的哼唱,更是让人在不同的臻化之境自由切换。

你可以想象在一片秋水荡漾的水面,沉沉的夕阳即将淹没在对面的地平线里,你品的茗饮里掺着落日最后的余晖,是不是怅然不知置何处,灵魂与肉体即将分离的即视感;

又或者濛濛细雨的花亭,落花探听着你的心事,凉涔涔的溅到衣襟的雨滴,那股清凉将思绪抽丝剥茧,此情可见,眉头渐隐,却上心头。


此时此刻,便想诵一首《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赏曲如同品酒,讲究当时的心情与情境,曲到浓时也醉人。好了,我的朋友,这两首乐曲希望你能喜欢,更希望你能快乐每天,幸福永远!





再不点蓝字关注,我就要飞走了哦!


木子黑白

lh596616635@163.com

长按二维码关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