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乐器渊源 >中华传统文化大讲堂—《千字文》第七讲第一节

中华传统文化大讲堂—《千字文》第七讲第一节

2021-11-19 04:18:39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


传统

文化

主讲:聚隆化工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张玉文

《千字文》第七讲

 乐殊贵贱,礼别尊卑。上和下睦,夫唱妇随。

外受傅训,入奉母仪。诸姑伯叔,犹子比儿。

孔怀兄弟,同气连枝。


第七讲第一节

乐殊贵贱,礼别尊卑。

      这两句话谈到了中国的礼乐,以及礼乐涉及的贵贱尊卑等级概念。

       广义的“礼”是中国文化的统称,包括了哲学、、社会、教育等等,所有文化内容。狭义的礼指社会秩序,特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包括现代的法律、法规、条例、章程等内容。

       为什么要研究礼?礼的作用是什么呢?孔子的学生,有子在《论语·泰伯篇》中说过“礼之用和为贵”。礼的作用在于和,有了和才能达到儒家“仁”的境地。中国文化诸子百家,归根到底就是追求这一个字“和”。子思所著《中庸》强调“致中和天地位焉”——天地之所以能够定位长存,是因为达到了中和的状态;人之所以健康无病,也是因为有中和之气,所谓心平气和才有健康。

       广义的“乐”是艺术形式的总称,包括了现代的音乐、舞蹈、美术、影剧等艺术形式。狭义的乐指音乐。

      没有艺术修养,人生会很枯燥乏味,所以要用乐来调心。古代的伟人都懂艺术,、大军事家同时又是大文学家、大书法家。无论自己心中的痛苦和烦恼有多么大,通过读书写字、吟诗赋棋、吹拉弹唱就化解了,不像现代有些人自己跟自己过不去,今天失眠了,明天抑郁了。

      所以我们要懂得古人设置礼乐的根本目的是什么。老实讲,中国的礼乐都是对己不对人的,用礼来约束自己方便他人,以达到和为贵的目的。礼像篱笆墙一样,挡君子不挡小人。乐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古典乐器大多是独奏,无论笙管笛箫、琴瑟琵琶,都是声音小而柔,是演奏给自己听的,目的在调心。西洋乐器多是演奏给他人听的,所以震耳欲聋。孔子在《论语·为政篇》中说过:“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一个人如果不自觉,文化与艺术对他又有什么用呢?

       至于“贵贱尊卑”,首先是自己给自己制定的心理追求标准,然后才是根据自己的行为,社会给予的归类。这种分类也是由一个人气质、追求的不同,自然形成的文化差异,可以说是自己给自己划定的,是自己的文化品味与道德修养决定的,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所以,要正确理解这八个字,殊、别都有区别、不同的意思,但不是乐、礼把人分成贵或贱、尊或卑,而是我们的修养把自己归类,定格了我们自己的品味。

 

上和下睦,夫唱妇随。

       前面说到“礼之用和为贵”,天地人之道无一不是要求达到“和”的境界,和合万物才能生养。天道之和叫“太和”、地道之和叫“中和”、人道之和叫“保和”,“保和”的意思是要求人保持住天地赋予的和气。由行为入手, 真正做到保和,才能达到中和;中和不丢才能恢复到太和,就是复本归元。所谓家和万事兴,紫禁城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隐喻的就是这个道理。

      上有和下就有睦,长辈与晚辈要和睦相处,就是“上和下睦”的字面意思。“和”是协调、平静、美好的意思;“睦”字从目,目顺也,就是看着顺眼,引伸义为亲近、好合。

      “唱”是“倡”的通假字,有倡导、发起的意思。“夫唱妇随”的意思是说,如果没有原则性分歧,丈夫倡导的妻子一定要拥护。

      “夫唱妇随”是半句话,后面还有半句是“妇唱夫随”。如果没有原则性分歧,妻子倡导的丈夫也同样要拥护,特别是当着第三者(孩子或外人),夫妻一定要一致对外。有分歧、有意见可以回去再讨论,但当着外人夫妻之间不能拆台,这是夫妻和合的基本原则。有句话:当面教子,背后劝妻,就是这个意思。

      有人认为,这句话反映了古代男尊女卑,是古代礼教糟粕,其实是理解不到位。它讲的是:夫妇一方倡导的好的见解另一方要支持。

 

责编:张良国          编辑:孙燕玲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