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乐器渊源 >雷州雷剧命孬妃来做严水

雷州雷剧命孬妃来做严水

2022-05-02 20:51:48






  • 雷剧

     

    (中国雷州半岛地方戏剧  

  • 雷剧,原名大歌班,流行于雷州民系圈内人们喜闻乐见、人人传唱的一朵艺术奇葩,具有浓郁而鲜明的地方特色。

雷剧起源于雷州歌,经过姑娘歌、劝世歌、大班歌、雷剧四个发展阶段,到剧种形成历时300多年。近年,经过雷剧工作者的不断探索、改革,雷剧已拥有80多种腔调。

湛江,是雷剧的故乡。雷剧植根于雷州半岛,土生土长,由于它语言通俗易懂,并能很好地反映现实生活,越来越为雷州人民所喜爱。

2011年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剧种简史

编辑

雷州市雷剧艺术节剧照

雷剧起源于雷州半岛。旧时,雷州歌是以雷州方言自我歌唱,自我抒情的民间歌谣。据传,清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端午节,海康南渡河赛龙舟沉船死人,翌年,麻扶村乡老改为“赛歌台”,进行赛歌活动。自此,雷州歌登上舞台(乡里人称踏楼板)。后来,由民间歌手自由组合,逐渐形成雷歌班,又因有女子参加,称为“姑娘歌”。当年,姑娘歌一般是用两个石碾(俗称石牛)并列竖起,中间搁放一块牛车板即成舞台。对歌唱词是口头文学、天文地理、风土民情无所不唱,随问随答,比赛歌才。姑娘歌对答如流,接近生活,乡土气息浓郁,有的姑娘歌还有歌文,内容大致是《劝世戒烟》、《劝人忠义》等劝世歌。甚至有的姑娘歌还有人物和故事情节,深受群众欢迎。如最古老的雷州歌《断机教子》就是清代乾隆年间进士海康人陈昌齐写的。不久,姑娘歌的劝世歌进一步发展成为班本歌(歌班仔)。清嘉庆末年,第一个雷歌班一一北和雷歌班成立。自此土生土长的雷歌班活跃在雷州大地上。

建国之初,, 如支持艺人

雷剧

成立专业剧团,努力培养雷剧人材,鼓励剧目创作和唱腔改革等。最突出的成果是把雷州歌发展成为具有高台、雷讴两大腔系的戏曲声腔,建立起板式变化结合曲牌连缀的唱腔结构,还创造了主奏乐器雷胡。1964年开始正式使用雷剧的称谓。剧目的创作演出也获得很大成绩,经过整理演出的传统戏《符兆鹏》、《千里缘》、《斩周忠》、《秦香莲》、《张文秀》等,新创作的剧目《陈瑸放犯》、《雷州义盗》、《武大娘辞轿》、《智驯雷州虎》、《龙珠奇缘》等,都受到各方面的好评。雷剧舞台出现了李莲珠、林奋、黄华文等一批观众欢迎的演员。80年代专业的湛江实验雷剧团、海康县雷剧团和徐闻县雷剧团,每年演出都近200场;100多个民间职业雷剧团的演出更是年无虚日,平均每年5000多场,每场观众几千人至1万人不等,有人盛赞雷州是一片“戏曲的绿州”。

雷剧团有国营的、有乡镇企业办的、也有单家独户办的,夫妻既是文武生花旦,又是班主,形成数以百计的民间艺术团体,活跃在雷州大地上,丰富了当地群众文化生活,甚至还到外省各地,欧洲等海内外演出,登上大雅之堂。时下,全国戏剧走向低谷,但雷剧这朵奇葩,却在百花园中溢香吐艳。

雷剧源于雷州歌,悠悠历史300载。雷剧是广东省的一个地方剧种,也是一个仅仅流行于雷州半岛雷州话方言雷剧区的独特的剧种,具有浓郁而鲜明的地方特色。湛江,是雷剧的故乡。雷剧植根于雷州半岛,土生土长,由于它语言通俗易懂,并能很好地反映现实生活,越来越为雷州人民所喜爱。另指一种流行语。雷剧是从雷州半岛百姓喜欢爱唱的雷州歌发展起来的,它深深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雷州人,受到雷州人民的热爱。雷剧,是雷州土生土长之文化艺术瑰宝,是粤西传统文化的一朵奇葩。雷剧经常在湛江市下辖的雷州(旧称海康)、遂溪、徐闻、廉江、湛江市郊和茂名市电白五县(市)各地演出。2008经过雷剧工作者的不断探索、改革,雷剧已拥有80多种腔调,其演出人物众多,场面宽阔,内容丰富,深受群众的喜爱,成为广东四大剧种之一。2009年雷剧成为公示广东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0年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雷剧

雷剧用雷州地区方言表演,以雷胡为主要伴奏乐器,声腔体系完整、曲调优美。唱腔创作以板式变化结构为主,采用原雷讴散、慢、中快板,高商雷讴散、中、快板,高台羽调慢、中板,高台宫调中板,原腔混合复、慢板等11种板式,根据剧情和不同的意境采用女声伴唱,男女声重唱的作曲手法来渲染不同的戏剧氛围。

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至八十年代,雷剧不断革新。特别是业余剧团向民间职业雷剧团的转变,。雷剧的改革,,,雷剧加紧了改革步伐,飞跃性发展提高。 进入新世纪后,一个拥有800多万观众的地方剧种雷剧,像初升的太阳,充满朝气和活力,显得更有生机。

2006年12月15日至2007年1月7日,雷州市举办雷剧艺术节,这是雷剧历史上规

模最大,规格最高,观众最多,时间最长的史无前例的一次艺术盛会。雷剧艺术节以大舞台、大场面、大气势、大影响强势推出52台雷剧一个月连唱,为雷州人民献上丰盛的文化大宴。在艺术节期间还举行百年雷剧大论坛,百名专家、学者共谋雷剧发展大计。雷剧艺术节赢得好评如潮,根植于群众的雷州艺术魅力无穷。

雷剧是我国戏剧百花园中靓丽的一枝奇葩,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是雷州半岛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不断改革,好戏相继问世,一批批优秀雷剧演员脱颖而出,雷剧理论研究和唱腔研究不断取得成果,雷剧在雷州沃土繁荣,长盛不衰。


代表剧目

编辑

雷剧

2007年11月27日晚,广东省第九届艺术节主会场——广州军区礼堂座无虚席, 来自北京、上海等地的国家级评委及千余羊城戏迷,还有专门从澳门等地赶来捧场的“铁杆雷剧迷”,都被一股从雷州半岛吹来的清新“雷风”所迷醉。来自湛江实验雷剧团捧出的新编古装雷剧《貂蝉》令观众们大饱眼福。

《貂蝉》是根据《三国演义》中吕布与貂蝉的爱情故事创作而成,在传统戏曲舞台上,演绎貂蝉的剧目历来有之,不是“忧国忧民”的传唱,就是“色情间谍”的调侃,不是拔高就是贬低貂蝉。新编古装雷剧《貂蝉》则一改传统套路,以貂蝉为主线,还原有血有肉的真正女子原貌,突出她在爱情与恩情的两难中

雷剧

依计周旋的挣扎。避开早已改编成名的京剧所歌颂吕布的基调,转而展示战场上凶狠的吕布可为貂蝉付出一切真情的另一面。整台戏情节并不是重点,而是重在人物的塑造,把人物真实化。

《貂蝉》也是在雷剧《连环计》的基础上改编而成,后者曾于去年参加雷州市第六届艺术节演出,获专业组演出奖、演员奖、编剧奖、导演奖、舞台美术设计奖、服装奖6项金奖。该剧虽然荣誉傍身,但并没有就此停下前进的步伐,而是积极探索新的表现形式,力求更加完美。林奋就当时省的戏曲专家、评委留下的修改意见对剧本一改再改,从2004年10月24日的第一稿直至2005年10月29日的第七稿,已历经一年的时间,直到《连环计》90%的改动,十易其稿。

雷胡贯穿《貂蝉》主旋律:作为此次最难得、又是最让人惊喜的音乐奖,打破了雷剧在省级艺术表演赛事零的获奖记录,剧团全体人员为之振奋。据悉,音乐奖涵括了音乐设计、编配、伴奏效果,省里之前一直不将雷剧列为一剧种,只以雷歌命名,此次音乐奖的封衔实则对雷剧唱腔给予了的肯定,冠以名正言顺的“名份”。

利用有代表性的雷剧音调作为貂蝉的主题音乐,并在各种情景中再现或

雷剧

是变奏,创造贴切又有特色的气氛。乐器的配置采用中西结合,以民族乐器雷胡为主旋律,增加古筝、琵琶等乐器的音色,在特定的戏剧情景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而西洋乐器则增加了倍大、大、小提琴,使整个乐队无论是在音色和声响等方面都得到丰富的充实效果。

音乐唱腔是雷剧的最大特色,必须有乐器的配合。在该剧运用的20多件乐器中,倍大提琴,大、小提琴等首次现身,但它们并非剧团所有,而是从行政单位、退休职工、业余爱好者等社会各界人士所借,音乐奖的取得与整个乐队的真诚合作是分不开的。雷剧唱腔一直是雷剧研究专家陈湘生前奋斗及期盼的,这次音乐奖的取得可以告慰这位为雷剧献出一生心血的艺术家的在天之灵。


传承发展

编辑

雷剧

雷剧是从雷州半岛的民歌雷州歌发展起来的,雷州歌源远流长。很久以前,本地劳动人民就有用雷州歌互相唱和、逗趣答辩的风习。明末清初,雷州歌对唱盛行,每逢喜庆之期,歌手会聚,即兴而唱,随问随答,比赛歌才,为群众所喜闻乐见。据记载,雷州市白沙镇麻扶桥就是当地最早的对歌台。清顺治八年(1651年),此地兴建馆专供歌手往宿。此后,著名歌手常应邀到各地对唱,成为专业艺人,并雷剧风韵开始组合成立唱班后因有女歌手加入,群众则称之为娘歌班所谓娘歌班是以歌姑娘为主、歌童为辅的男女两歌手在舞台上对歌,对歌时男执一扇,女执一扇一巾,来往变换位置,边舞边唱。歌文内容大都是劝告世人去恶从善,如早期的劝世歌有《劝世戒烟》、《劝世戒赌》等。这些劝世歌开始只是根据当地的真人真事写成的叙事式的歌文,后来,艺人为了更深刻地表现其思想内容,便虚构情节,使其故事典型化,并按照人物分角色上场演唱,这就成为戏剧的雏形。

到了清康熙年间,不仅姑娘歌班出世歌农村业余爱好者也在农闲之时邀集起来,凑成班子,巡回演

雷剧

出,群众称之为歌班;后来广东大戏(粤剧)到雷州半岛演出,雷州歌班的艺人纷纷向大戏学习,把他们的表演形式、服装、锣鼓、音乐都学了过来,使雷州歌剧的表演完全成为戏曲的形式。歌班演出的剧本群众称之为本歌最古老的一出本歌《断机教子》,世传为清翰林院编修陈昌齐修改定稿。

从姑娘歌班过渡到雷州歌班,是雷州歌在向前发展中跨出的重要一步。雷州歌班到各地演出,逐渐发生了变化:有了固定的演出场所,出现了长年不散的歌班,产生了职业艺人,剧本、表演、音乐等也有所发展。但是,雷州歌班在旧社会发展缓慢,专业剧团也寥寥无几。据传第一个专业剧团是雷州市的北和雷歌班成立于嘉庆末年(大约1816年至1820年)。剧本、表演以及服装、道具、脸谱等,与当年粤剧无异。至于唱,还没有固定的板腔,一到唱歌,锣鼓息停,十分单调。直到解放前,雷州歌班还是不为人瞩目的一种传统小戏。

解放后,班本歌易名为雷州歌剧。50年代未至60年代中,湛江地区设立了改革雷州歌和培养雷剧新人的机构,并把雷州歌剧更名为雷剧。雷剧工作者对雷州歌剧积极进行改革,着重解决唱腔问题,并对舞台美术、音乐作了全面的革新,经过20多年的努力,他们全部掌握了原娘歌班州歌班群众头歌各种唱腔和唱法,抓住特点,加以发挥,整理提高,形成了一整套声腔、板式;同时,广泛收集雷州半岛民间乐曲,加以整理,作为场间气氛音乐;锣鼓也有所创新,使雷州歌剧具有完整的音乐体系和鲜明的地方特色,丰富了艺术表现力。实,湛江文化自古都是包容博大的,从历史来看,湛江有种古老的“流寓文化”就是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交融的结晶。湛江是古雷州的领地,有着较深远的历史渊源,湛江地处中国大陆最南端,在远古时期,便是“山高皇帝远”的蛮荒之地,史称“南蛮”。自汉代开海辟疆以来,先后在这片领地上建立过合浦郡、朱崖郡、朱官郡、海康郡、雷州府等,历经三千多年历史,是岭南建置较古的郡府。其开发较早,历史悠久,但文化落后,在唐宋以前,文化状态主要是落后的俚僚文化。湛江文化的发展,得益于唐宋以来先进中原文化的影响,而这种先进文化对落后文化的冲击与交融,一是移民文化,一是流寓文化。

所谓“流寓文化”,就是历代贬臣贬谪当地留下的文化遗产与人文精神,古雷州是这方面历史文化的集约地,自宋、明以来,雷州府区域内就曾多次有京城重臣贬谪至此或经此赴崖(海南古称崖州)。据不完全统计,自宋以来贬此的名人不下二十人,其中较有名望的便是宋代北宋年间的宰相寇准、南宋年间的宰相李纲及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苏氏兄弟(苏轼、苏辙),还有明代著名戏剧家汤显祖等历代文化精英。

“流寓文化”是当时先进文化的代表,也是历史文化的遗传,流寓文化有着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一是流寓精英传播先进的中原文化,推进历史文明。二是地方文化与民间艺术反哺了流寓精英,加强了文化交流。目前,弘扬“流寓文化”对重振湛江文化有以下几方面的意义:一是可以延续历史文化,通过宣传和追忆历史名人在雷州的业绩精神,对雷州人是一种骄傲,是对先贤的认同与继承,是历史文化的发扬光大。二是可以延续古代文明,先贤对雷州的文化启蒙与文明开发,凝聚了历代贬臣精英的智慧与心血,是古代文明的结晶,三是可以为文化建设与旅游开发创造条件,“流寓文化”的名人效应是地方经济文化建设的一块金字招牌,利用得好,将给当地带来实际的经济社会效应。


市场拓展

编辑

在雷州半岛,雷剧市场呈现出空前繁荣的景象来,这与国内戏剧市场惨淡的大环境形成鲜明对比。据不完全统计,雷州市有专业、业余雷剧团在300个左右。这些剧团年平均演出场次在100场。以此来计,全市每

雷剧

年有3万场雷剧在广大农村的大小舞台上演出,独特的唱腔、音乐和唱词演绎着人间喜怒哀乐,温暖和抚慰着乡人们质朴的心灵,让他们在生旦净末丑的角色里辩识着人间真善美。

这么庞大的市场,显然不能靠政府来统筹安排。因此,活跃和奔走于广大农村的,是被人称为“戏牙”的一大批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他们实际上有别一种称呼:文化经纪人。据晚报报道,从“戏剧”走向市场那一刻起,他们就已经存在。他们靠为需要演出的农村联络雷剧团,从中提取俑金(有人称为“回扣”)。他们的拿手绝活是熟悉农村中业余团体的情况,了解各个村庄演戏的日子。笔者通过其他渠道得悉,早几年,雷州半岛的“戏牙”曾引起中国文化报的关注,他们派出记者到雷州市,了解“戏牙”在农村演出市场中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笔者以为,当前雷州市的雷剧市场应该用“热闹”来形容,让人充分地感受到雷州半岛人民对于这块土生土长的“本地姜”情有独钟。这种“热闹”的原因很多:一是雷州市广大农村经济有了较大发展。手头上有钱了,在吃喝问题解决之后,就开始考虑精神需求了。二是广大农村有演戏的习惯。村里总会在传统节日、本村的特殊日子里某家某户有什么喜事,定会请剧团前来助是得益于雷州市近年来广泛开展的“农民文化节”。这刺激了农民群众自办文化的兴趣,带动了文化市场的繁荣。四是演戏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桥梁和载体。加强村民、村际之间的沟通,解决各种乡间矛盾,农民们时兴用请个剧团,唱一场戏,让吚吚呀呀的古老韵律把一切不快带走。五是自发组织起来,担负联络、沟通、协调任务的一大

雷剧

批文化经纪人。他们按照市场经济规律来驱动着这个热闹但尚不完善的文化市场。

雷剧特殊的唱腔、特别是他们所采用的独特语言,再加上深厚的传统习俗等等因素,决定了雷剧有其存在的特殊性。农民对雷剧有三盼:一盼戏金低;二盼名角来;三盼名剧多。

为了确保其健康发展,必须对这一市场进行规范、完善和呵护:

一是由宣传、,组织一个雷剧文化经纪人(“戏牙”)协会或行会,用行业协会来约束和规范中介市场,防止恶性竞争。可先从雷剧市场最大的雷州市搞起。二是由民政、工商部门对在农村演出的雷剧团进行“身份”认证,打击非法演出。考虑到实际情况,在登记、注册方面给予经济上的优惠。三是由雷州市群众艺术馆或市雷剧试验团定期组织业余剧团演员培训班,提高演员的艺术素质和才能。四是定期举办业余雷剧团汇演活动,也可以考虑在开心广场安排一些乡村雷剧团参与演出,对一些综合素质高、艺术信誉度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好的剧团进行表彰,既可以帮助这些剧团提高知名度,更可以通过他们的典型带动作用,影响和规范其他剧团的演出行为。五是雷州市文化主管部门制订和完善制度,扶持和鼓励雷剧创作者多写新剧,特别是多写群众喜闻乐见、贴近时代的新剧,为雷剧观众提供新的享受。


获得奖项

编辑

现在雷剧已具有相应的规模,整个团体的艺术结构达到戏曲剧种的要求与条件,观众喜爱有加。雷剧经历三四百年的发展,已经走向成熟。湛江市实验雷剧团1992年一度晋京演出,卢凌日创作的《抓阉村长》,深受京华观众的好评,。从此,雷剧在北京的剧坛上传出了前所未有的一声南方巨雷。2001年,该团相隔10年后第二次晋京演出古装雷剧《梁红玉挂帅》,主演员林奋获得中国戏剧最高奖“梅花奖”。

广东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雷剧

2007年雷剧艺术节闭幕式上,雷州市委市政府表彰了2006年雷州市雷剧艺术节获奖单位和个人,授予雷州市委宣传部为最佳组织奖;雷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等4个单位被授予组织奖;雷州市委办公室等60个单位获得贡献奖;雷州市雷剧团获特等奖,获奖剧团还有金奖2个、银奖5个、优秀奖7个;陈吴森编剧《月亮湾》获“樟树湾杯”一等奖,获得二等奖与三等奖分别有3个和4个;雷州市雷剧艺术节“百年雷剧大论坛”获奖论文优秀奖20篇,入选奖19篇,纪念奖5篇;莫廉、陈尚湘、戚建平获特殊贡献奖个人;最佳导演奖3名;最佳音乐唱腔设计奖2名;李德明等10人获得“十佳男雷剧演员奖”;高月祝等10人获得“十佳女雷剧演员奖”;何冬娟等10人获得“十佳雷剧新人奖”;林滚等12人获得“优秀乐手奖”。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