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乐器种类 >永远的祝英台——俞丽拿

永远的祝英台——俞丽拿

2022-06-22 02:29:46


1940年10月18日,中国著名小提琴演奏家俞丽拿生于上海。


1959年,俞丽拿首演《梁祝》。


  俞丽拿和她的《梁祝》 



17岁那年

“那一年考进上海音乐学院本科管弦系,我还不到17岁。从附中开始,我在乐队里就是拉小提琴的,那时这件西洋乐器对于国人来说还十分陌生。我们到农村去演出,选了外国的一些经典小提琴曲,演完以后,大家说听不懂。比起声乐系学生唱完后下面大喊再来一个,我们感到了强烈的挫败感,决定成立一个‘小提琴民族学派实验小组’。党委同意了,却没有把我的名字列进去,理由是我专业成绩好,担心我搞‘实验’分散精力,影响参加小提琴比赛的成绩。我打报告坚决要求才获批。就这样,我们一共六个人,五个大一的女生,加上一个男生何占豪,组成了这个小组。”


请我跳舞

“最初的实验,是从民族音乐里选择一些耳熟能详的曲目用小提琴演奏,像广东音乐的《步步高》、西北民谣《四季调》、二胡名曲《二泉映月》(俞丽拿边讲边演,每奏完一曲,就要观众说出乐曲名)。但我们依然很迷惘。有一次我到北京演出,在舞会上,总理请我跳舞。我不会跳,但总理说没关系,你跟着我的脚步就行,于是我就不断地踩到他的脚。跳舞的时候,我向总理吐露了我们小组的苦恼,总理说,你们年轻人敢想敢做,一定能解决问题的。一年以后,总理到上海来,我们就用小提琴给他演奏那几首民族音乐。总理听完对我说:‘俞丽拿,你提的问题现在不是解决得很好吗?’我一听就愣住了,我一个小小的演奏员一年以前向总理提的问题,他居然还记得!我们由此也得到启发,小提琴这件西洋乐器400多年了,传到中国不受欢迎,乐器本身并没有责任。我们要做的是给它增加一个说‘中国话’的功能,但是我们演的民族乐曲都太短了。”


创作《梁祝》献礼国庆

“转眼到了1958年的下半年,我们管弦系开始准备1959年国庆10周年的献礼,大家商定要创作一首小提琴协奏曲。至于题材,,所以想了好多革命口号的题材,比如‘全民皆兵’、‘’,最后才把最适合小提琴特点的‘梁祝’作为备选题目列上去。但是恰恰就是这个题目,被独具慧眼的党委书记选中了。就这么确定了曲式和题材,但我们是管弦系的,不是作曲系,创作起来有难度。后来领导从作曲系五年级调来一位高才生帮助我们,他就是陈钢。陈钢和何占豪两个人真的是缺一不可,陈钢有作曲的功底,何占豪熟悉产生《梁祝》的土壤——越剧。他是进修生,来自浙江越剧团乐队,受越剧的影响很深,我们开玩笑说,他的骨髓里都有越剧的味道。所以《梁祝》是集体创作的结晶,可能也只有那个年代,人人不为私,才会有那样的成果。”


首演热烈拉两遍

“1959年5月4日前,作品定稿了。5月4日以后,整个乐队开始手抄乐谱,进行排练。5月27日,我们带着这个节目参加了在上海兰心大剧院举行的新作品音乐会。这也是《梁祝》这部新作首次公演,但我们心里真的没底。我们8个女生站在乐队的最前面,穿着白衬衫、黑皮鞋、短袜子,拉小提琴。当我演完最后一个音符,台下静静的,没有掌声,我的心扑扑地直跳。就在这个时候,掌声雷鸣,而且一直止不住,我们谢幕谢了很多次,把陈钢、何占豪也拉上来了,掌声还是响个不停。因为是新作品音乐会,我们根本就没有准备返场曲目,最后没辙了,只好把整首曲子从头到尾再来一遍。两遍加起来,一共拉了50分钟。我拉了40年琴,每一次都是这样的轰动,这样的掌声,但只有那天,我真的拉了两遍,今生今世再没有过……”



《梁祝》就这么流传开了。有人评价:俞丽拿独奏的《梁祝》不仅仅是一首小提琴协奏曲,而且是中国音乐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符号,满载着中国数代人的深刻情感体验。,《梁祝》被批成“大毒草”,俞丽拿成了“放毒者”,要接受“消毒”改造。但即使是在那样的年月里,还有很多人关起门来,偷偷地听这部作品。

在近半世纪的时间里,《梁祝》久演不衰,在众多《梁祝》的演奏者中,首席小提琴手俞丽拿地位超然。经过几十年的锤炼,俞丽拿的琴音宏大,坚实有力,刻画了一个爱憎分明、落落大方、充满自信的“祝英台”形象。是《梁祝》成就了俞丽拿,也是俞丽拿成就了《梁祝》。

永远的祝英台——俞丽拿



四位小提琴超女跨世纪演绎《流浪者之歌》
提琴神童们四重奏《野蜂飞舞》太赞啦~
绝美小提琴曲《草原夜色美》!
文编 / Meaty



点击“阅读原文”,登陆好琴声网站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