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乐器种类 >《中国陶瓷史》(08)|| “南青北白”的盛世繁华(二): 唐五代青白瓷器的发展与成就

《中国陶瓷史》(08)|| “南青北白”的盛世繁华(二): 唐五代青白瓷器的发展与成就

2022-03-20 01:24:04

 


 

读书



带你

读书

第8期

新年伊始,观瓷书院推出“带你读书”栏目,对瓷器经典图书做系统直观的归纳,与大家一起分享读书的乐趣。我们推荐的首部图书是由硅酸盐学会编著,1982年正式出版的《陶瓷史》。


由硅酸盐学会编著的《陶瓷史》是研究和学习古陶瓷的重要资料,自1982年首次出版以来一直为陶瓷界视为根基。它以历史时期划分章节,从历史的角度叙述了陶瓷从出现到发展的过程,并对不同时期陶瓷的制作技艺、风格特点、审美情趣等进行论述,探讨了陶瓷对人类文化的贡献,以及与陶瓷发展相关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情况,对研究陶瓷史具有重要意义。



《陶瓷史》(08)|| 

“南青北白”的盛世繁华(二):

唐五代青白瓷器的发展与成就


经历了几百年的战乱与,隋代又一次统一了全国,这种大一统的局面在唐代得到了进一步巩固与发展,、经济、文化的大繁荣时期。随着商业的繁荣,陶瓷制造业也得到了发展,为后来出现的众多名窑和南北制瓷中心奠定了基础。


隋以北朝为基础统一全国,隋初的文化面貌也常有较浓重的北朝色彩。隋代历时不长,除北方瓷业有了新的发展外,其陶瓷工艺并没有表现出超越前代的建树。这时期主要是青瓷和白瓷,器物造型和装饰较南北朝时期有所变化,为唐代陶瓷业的大发展做好了准备。


隋代  白釉罐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唐代邢窑的白瓷和越窑青瓷代表了北方和南方瓷器制造业的最高成就,有“南青北白”之称。这只是笼统说法,其实,当时在北方也烧造青瓷、黄瓷、黑瓷和花瓷;在南方墓葬里也出土了白瓷。在制瓷工艺上,唐代开始使用匣钵装烧的工艺。这种工艺可能早于唐代就出现了,但大量使用并作为工艺的常规,则是在中唐以后。这时期高质量的邢窑白瓷和越窑青瓷为宋代名窑的出现准备了工艺条件。陶瓷艺术中最能表现盛唐气象的是唐三彩釉色陶。它的绚丽斑斓既反映了唐代人多彩的生活,也表现了唐朝对异域文化博采兼收的胸襟与气魄。


唐代  青釉八棱瓶(秘色)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到了唐代晚期,社会矛盾突出,,出现“纷纷五代乱离间”的局面。五代十国时期,各地方社会相对稳定,客观上有利于经济的发展,故这时期包括陶瓷在内的手工业仍然有所进步和发展,,各地陶瓷生产和市场交流受到限制,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陶瓷业的繁荣。


五代  定窑白釉出戟水丞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五代  越窑青瓷刻划花卉纹盖盒

浙江省博物馆藏



一、唐五代时期的青瓷

 

1. 越窑

 

越窑在唐代迅速发展,形成了庞大的瓷业系统。《陶瓷史》中将唐五代越窑瓷业分初唐、中晚唐、五代三个时期进行阐述:


唐  越窑青釉直颈瓶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初唐时期的越窑瓷器基本保持着南朝和隋代的风格,胎质灰白,釉色青黄,釉面容易剥落,瓷器的造型和种类都变化不大。出土的有代表性的器物有瓷盅、鸡壶、瓷砚、折腹碗等。


唐  青釉凤首龙柄壶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唐  越窑青瓷碗

国家博物馆藏


中晚唐时期的越窑瓷器在继承前代形式的基础上,也因社会生活的需要创烧出了新器形。

 

盘和碗是当时的主要餐具。这时流行的撇口碗是对以前碗造型的创新,其口腹向外斜出,璧形底,与敞口斜壁形底盘和撇口平底碟组成一套饮食用具。除此还有翻口碗、敛口浅腹平底碗等。到了晚唐,碗的形式更加多样,如荷叶形碗、海棠式碗、葵瓣口碗等。常见的盘造型有翻口斜壁平底盘,撇口璧形底盘,直口弧腹短圈足盘等,晚期出现了委角方盘和葵瓣口盘等。


唐  越窑青釉花瓣口碗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唐  越窑海棠式杯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壶也是这时期越窑的常见器物。执壶是中唐时期出现的一种酒器,正式名称是注子,这种执壶可能由鸡壶演变而来(隋和唐初越窑生产鸡壶,不见执壶;而唐中期多生产执壶,鸡壶则少见)。晚唐时期还生产各式小壶,应该是盛放饮食调味品的器具。


唐  越窑青瓷瓜棱执壶

国家博物馆藏


唐  越窑青釉壶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唐  越窑凤头小执壶

浙江省博物馆藏


瓷罂是这时期常见的器物,形状与六朝和初唐的盘口壶或瓶相似。越窑也常烧制瓷器墓志铭,这种墓志铭形式多样,有长方形的,有罐状的等等。瓯作为一种茶具,以越窑生产的最为流行,应该就是盏。文房用具水盂小巧精致。除此还有各种罐、钵、碟、灯、枕、唾壶、瓷塑、印盒、粉盒等,有些造型与当时的金银器相同,可见不同门类手工制品的相互影响。


唐  越窑青瓷堆贴双龙纹罂

浙江省博物馆藏


唐  越窑青瓷罐形墓志

浙江省博物馆藏


唐代晚期越窑的原料加工和制作都很精细。瓷胎细腻,胎面光滑,呈灰、淡灰或淡紫色。釉料处理和施釉技术有很大提高,釉层均匀,开片和剥釉现象少见,釉色发黄或青中泛黄,滋润却不透明。在中唐以前,坯件多采用叠装明火烧成,而晚唐越窑瓷器质量提高还与使用匣钵和装窑工艺的改进有关。到了五代越窑制瓷工艺又有所发展,烧制出了缸和瓶等大件瓷器。有的瓷器还用金银作装饰。


五代  越窑青瓷瓜棱罐

浙江省博物馆藏


五代  越窑瓷匙

浙江省博物馆藏


2. 瓯窑和婺州窑

 

瓯窑与婺州窑是浙江省的另外两大重要制瓷中心。瓯窑瓷器与越窑大体相同,最大的区别是瓷胎呈灰白或淡灰色,釉层匀净。唐代早中期的瓯窑瓷器常呈现黄或淡黄色,釉面易剥落;晚唐前后出现纯粹的青色或青黄色,釉面滋润,胎釉紧密很少剥釉现象。


唐  婺州窑褐斑双耳罐

浙江省博物馆藏


婺州窑质量不高,多数比较粗糙,一般属于民间用瓷。其胎色较深,呈深灰或紫色,釉色青黄带灰或泛紫,釉面开裂处呈现星点的奶白色,这是婺州窑瓷器从六朝以来常见的现象。


唐  婺州窑青瓷褐斑双耳筒形罐

浙江省博物馆藏


3. 岳州窑和长沙窑

 

岳州窑瓷器以盘碗为主,还有壶、罐、瓶等。胎较薄,胎骨灰白,胎质不如越窑青瓷致密,釉色以青绿最多,釉层较薄,玻璃质很强,有细碎的开片,胎釉密合不好的器物容易剥釉。岳州窑烧制时使用匣钵和垫饼。


唐  岳州窑青釉碗

北京故宫博物馆藏


根据出土资料判断,长沙窑始创于唐终于五代,其生产的瓷器品种样式很多,且善于随形变幻,器物既实用又美观。长沙窑在装饰艺术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出现较早的是模塑贴花装饰,纹样有人物、狮子、葡萄、园林等;长沙窑印花装饰工艺出现较晚,印花主要在盘、碗、碟等器物的里心。彩斑有大圆斑和小斑点之分,晚唐时期流行褐绿彩点。釉下彩绘是长沙窑的首创,先出现釉下褐彩,后发展为褐绿两彩,这种釉下彩突破了青瓷的单一青色。其装饰纹样丰富了唐代瓷器的装饰艺术,对后世釉下彩的继续发展开了先河,在工艺上也为后世奠定了基础。


唐  青釉褐彩诗句瓷壶

长沙望城出土

国家博物馆藏


唐  长沙窑青瓷褐绿彩龙纹提梁壶

浙江省博物馆藏


除以上提到的青瓷窑址,在江西、福建、广东和四川等地也有很多青瓷窑址出现,如江西的洪州窑、景德镇、福建的南安窑、四川成都的青羊宫窑和邛崃窑等。


唐  青瓷凤首执壶

广州市出土

国家博物馆藏


五代  青瓷六系罐

广东省出土

国家博物馆藏


二、唐五代时期的白瓷

 

白瓷自北朝晚期出现,历隋至唐发展成熟。这时最著名的北方白瓷窑址是河北的邢窑,南方地区如湖南、广州、四川、江西的窑址也有一定白瓷出土。


唐  白釉渣斗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江西景德镇五代烧造白瓷的窑址是目前南方地区已发现的最早的白瓷窑址。


唐  长沙窑白釉绿彩枕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唐代前期大型墓葬中发现的白釉双龙瓶和白釉罐等大件器物,往往只施半釉,这是隋代施釉方法的延续,到盛唐以后逐渐减少。中晚唐的白瓷,除了一部分粗瓷外,大多已改为施全釉。


唐  白釉双龙耳瓶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唐代对白瓷的白度要求很高,因此在一部分较粗的瓷胎上,先施化妆土,以增加烧成后的白度。到中晚唐,白瓷已经多数采用高质量的坯料,而减少或不用化妆土加工瓷胎。有些白瓷精品己达到体薄釉润、光洁纯净的地步。五代时期白瓷的生产仍以北方地区为主。


五代  窑白瓷“官”款花口盘

浙江省博物馆藏


1. 邢窑和曲阳窑

 

邢窑在河北省内丘县,唐代的白瓷以邢窑最为有名,并作为地方向朝廷进贡的贡品,在当时与南方的越窑青瓷齐名。邢窑白瓷质量甚好,胎骨坚实、致密,轻叩有金石之声,可与越窑瓷器一起作为乐器进行演奏。到了唐末五代,邢窑影响减弱,而北方另一个白瓷体系曲阳窑白瓷逐渐兴起。


唐  邢窑白釉皮囊式壶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唐  邢窑白釉壶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唐  邢窑白釉瓶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曲阳窑位于河北曲阳涧磁村,是我国宋代著名定窑白瓷的产地,最早指出“定州窑在河北曲阳县”的是叶麟趾先生。涧磁村的唐代白瓷,器形有碗、盘、托盘、注壶、盆、三足炉和玩具等,胎骨比较厚实,断面比较粗,胎色略发灰、黄,也有胎较薄,胎色洁白的器物。施釉一般用蘸釉法,器物外壁的腹下部至底部都不施釉。釉色一般白里泛青,釉面有开片。胎质细腻、胎色洁白的一般施白釉,釉质较细,釉面莹润;胎色略发黄的,就在胎体上施一层洁白的化妆土,再罩以透明的玻璃釉。五代时期的白瓷以唇口碗发现较多。


唐  定窑白釉盒

河北曲阳出土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五代  定窑白瓷海棠杯

浙江省博物馆藏


2. 巩县窑和密县窑

 

巩县窑和密县窑都是河南地区生产白瓷的瓷窑。巩县窑烧制的白瓷有碗、盘、壶、瓶、罐、枕等,以碗盘为主,碗类最多。根据出土情况分析,巩县窑生产白瓷的时代应该从唐初开始,武则天至玄宗时期生产比较兴旺,陶器和瓷器生产的品种增多,开元天宝以后则逐渐下降。


唐  巩义窑白釉弦纹匜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密县窑生产瓷器的年代在唐至宋初,在唐、五代时期以白釉为主。密县窑生产的白瓷器有碗、碟、壶等生活用具。胎质较曲阳窑和巩县窑粗,但广泛使用化妆土,化妆土洁白细腻,釉层也显得白润。在装饰上,晚唐五代开始采用珍珠地划花装饰,这样把金银器上的钻花装饰应用到瓷器上,密县西关窑最早,也是该窑白瓷制作的独特之处。


唐  白釉莲瓣座灯台

河南陕县唐墓出土

国家博物馆藏


3. 江西景德镇瓷窑

 

江西景德镇的胜梅亭、石虎湾、黄泥头是目前已发现的南方地区烧造白瓷的最早窑址。经过出土资料推断,这三个窑址的时代应为五代时期。出土的五代白瓷标本,以胜梅亭最丰富,器物主要有盘、碗、壶、盒、水盂等,以盘碗为主。胜梅亭等窑址烧造白瓷的价值在于对景德镇地区宋代青白釉制作的影响,以及对元、明、清时期瓷业的发展的重要作用。


唐  白釉葵瓣口杯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唐  白釉兔系罐

北京故宫博物馆藏


五代  定窑白瓷执壶

浙江省博物馆藏



观瓷书院《带你读书》

和我们一起畅游知识的海洋!






 【联系我们】


欢迎分享、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


周内瓷片上新日,欢迎有藏友共鉴。

观瓷书院珍藏明清时期典型瓷器,更多信息,可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观瓷书院微信公众平台。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