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传奇的音乐故事
一位时间带不走的先生
文 | 群学君
01
2017年2月,一段钢琴独奏视频在朋友圈被争相传诵。一位年近九旬的老人,颤巍巍走上舞台,扶着钢琴缓缓坐下,足足等了十秒,骨瘦嶙峋、关节已经变形的修长十指才轻轻触动琴键,奏响第一个音符。
霎时间,一曲《梁祝》立即如一泓蜿蜒的清泉,从老人的指尖倾泻而出,穿过丛林,沾湿草叶,伴着鸟鸣,映照彩虹,流淌回旋,最终生出翅膀,羽化成蝶,翩然而尽情地为灵魂而舞。如泣如诉,如怨如慕。
整个世界似乎都安静下来了。
录音师杨四平曾经为老人的演奏现场录音,他曾亲眼见到音乐在这个老人身上引起的神奇变化:不弹琴时,她弱不禁风得仿佛风中摇曳欲熄的蜡烛,一旦指尖触碰到黑白的琴键,仿佛立刻变了一个人,指尖每一个音符都像裹着芬芳的露珠,在荷叶上跳动,在那一时刻,她忘记了年龄,战胜了时间。
她叫巫漪丽。
她是新中国第一代一级钢琴演奏家。1959年,她连续三天三夜废寝忘食,为这首差不多是中国人最熟悉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创作并首演了钢琴伴奏,在上个世纪,她被誉为“中国最好的钢琴伴奏”。
她是将一生交给音乐,和钢琴不离不弃的中国先生。
02
1930年,巫漪丽先生出身在上海一个富足的书香望族。
祖父巫恩福早年从广东龙川移民到夏威夷,从农场苦力做起,宵衣旰食任劳任怨在大洋彼岸打下一片天地,巫家几代人,骨子里流淌的是客家人勤勉、朴实、自强、自立的人生本色。
父亲巫振英,先在清华学堂求学,继而前往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深造,专攻建筑学,归国后在上海执业。1927年,巫振英先生与董大酋、庄俊、吕彦直、范文照、李锦沛、赵深等中国第一代杰出的建筑师,联合创办了中国第一个建筑师行业协会——中国建设师公会。
巫漪丽的外祖父李书云,则是近代中国赫赫有名的工商世家宁波镇海小港李家第三代的代表人物,曾经先后创办了中国第一家私人轮船公司“大达轮埠公司”和中国第一家私人银行“四明银行”,辛亥革命前夕,江浙一带的革命活动风起云涌。李云书兄弟追随孙中山先生,先后参加了同盟会,并以巨额家产资助革命。
到了巫漪丽先生这一代,诗书传家,弦歌不辍,长兄巫协宁,圣约翰大学医学博士、中国著名消化学病专家;小妹巫漪云,是近代上海最著名的女校中西女中(这个学校最著名的校友,就是宋霭龄、、,复旦大学英文系教授。
巫漪丽与钢琴结缘,是在1936年。这一年秋天,舅舅带着刚满6岁的漪丽去看好莱坞电影《子夜琴声》。散场之后,男主角弹奏的钢琴曲萦绕在耳边挥之不去,小小年纪的她竟然失眠了,“这个曲子原来是肖邦的《即兴幻想曲》的中间那个主调,这个调子就使我感觉到钢琴是个很美妙的东西。我就跟我妈妈说,我要学,妈妈拗不过我。”很多年以后,巫漪丽这样回忆她与钢琴的美妙因缘。
从那以后,钢琴成为巫漪丽生活里的主旋律,迄今已超过八十年。
03
幸运往往与天赋相伴而来。
开始学琴的第二年,巫漪丽就参加了全上海儿童音乐比赛,毫不费力地就得到第一名,她的演奏,引起了台下一个佛罗伦萨人的注意。
这个66岁的意大利人,叫梅百器(Mario Paci),当时,梅百器正受邀担任远东最好的交响乐队上海工部局公共乐队的掌门人——在上世纪三十年代的鼎盛时期,这个乐队的年均预算,是英国皇家交响乐团的三倍!梅百器也是个音乐神童,14岁跟随“钢琴之王”李斯特的关门弟子斯加姆巴蒂习钢琴,又曾追随歌剧大师普契尼左右,爱才若渴的他,一眼相中了巫漪丽,将她收为门下弟子,与日后成名的吴乐懿、朱工一、周广仁、傅聪等等同门学艺。
小学毕业后,巫漪丽进入著名的教会学校上海清心女中,因为练琴的时间常和学校课程冲突,母亲找到学校协调办法,一向以严厉著称的校长张蓉珍听说巫漪丽的老师竟然是梅百器先生,立刻答应学校全力配合,并专门安排老师为漪丽补课。
巫漪丽也终于不负众望,上海解放前夕,18岁的她第一次正式公开演出。在当时远东音乐圣殿上海兰心大剧院,她与上海交响乐团合作演绎了贝多芬《第一钢琴协奏曲》,轰动全城,红遍了整个上海滩。
1945年6月梅百器67岁生日拍摄的一张照片上,他被55个学生簇拥着,其中除了八个外国人,其余的都是中国学生。其中包括的傅聪,巫漪丽,吴樂懿,周广仁,董光光,杨嘉仁,林俊卿等等,巫漪丽老师在第一排右三。
04
新中国成立后,巫漪丽北上,加入刚刚成立的中央乐团,成为中央乐团第一任钢琴独奏家。1962年,她成为中国第一批国家一级钢琴演奏家,这一年,她刚满32岁。
从孩童到白发,巫漪丽和她的钢琴不知道登上过多少个大大小小的舞台,而记忆里最特殊的舞台,是当年慰问抗美援朝志愿军时那硝烟滚滚的土地。
,京剧方面有梅兰芳、陈艳秋、盖叫天,我就给马思聪和周小燕伴奏,自己也弹一个中国作品。那个钢琴是志愿军从地底下埋了25米挖出来的,所以那个钢琴根本有时候按键都不完整,可志愿军依旧非常热情。”
五十年代,大部分中国人的音乐鉴赏,特别是西洋音乐鉴赏能力,几乎为零,巫漪丽开始在全国巡回演出,跑遍了除西藏以外的各个省份。一次在重庆演出时,钢琴放在舞台中间,结果有人跑来问,那个黑柜柜是干什么的?巫漪丽就把琴盖打开,露出琴键,耐心地给当地人介绍钢琴怎么发出声音来。
她是中国钢琴音乐欣赏当之无愧的启蒙人。
1959年5月27日,由何占豪、陈钢作曲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在上海兰心大戏院首次公演,俞丽拿担任小提琴独奏。这支中国有史以来最著名的小提琴曲,完成了交响音乐民族化的创世纪。
但当时《梁祝》还没有钢琴伴奏,巫漪丽便找来总谱,“闭关”三天三夜,创作出《梁祝》钢琴伴奏,并将它从纸上搬到舞台上,成为《梁祝》小提琴协奏曲钢琴部分的首创者和首演者。
“我对《梁祝》的改编,是一个中西音乐表达手法相糅合的过程,外国听众对它的接受度也很高。世界范围内最知名的中国乐曲,《梁祝》应该算一个。它的旋律确实非常触动人心。”巫漪丽对这曲经典有很深的感情。
巫漪丽是“学贯中西”的人。她一直记得当年她的领导曾教导她,“要在中国作品上多下功夫,要‘西洋乐器中国情’。”
05
钢琴,不仅给巫漪丽带来了无限荣耀,也让她结识了一生的挚爱、中央乐团第一任小提琴首席杨秉荪。两人在北京成家,无论收入有多低,住得有多挤,有琴的地方就是舞台,琴瑟和鸣,就是幸福的日子。跟杨秉荪一起合作的时候,巫漪丽在舞台上总是甘于做绿叶。
,一朝梦碎。,被判刑十年,邻居直接把西红柿酱丢在她家的门板上。但是她并没有离开钢琴,因为有钢琴,她得到解救,很多个护田看水的夜晚,仰望星空,在她心里流动着的,依然是音符和旋律。
改革开放以后,巫漪丽赴美深造,之后定居新加坡。辗转多年,曾经的辉煌已归于平静,她以教琴为生、几十年踽踽独行,迄今依然独自一人租住一间客房,与房东全家合住一个屋檐下。不带一个助理,独自一个人跑遍全世界,向不同肤色,不同民族的人,分享音乐的伟大力量,安静、从容。
有记者曾经问她:“一个人在租住的房子里你会感觉到孤独吗?”
巫漪丽回答:“弹钢琴就不孤独了。”
让她能略有慰藉的,是有学生拿了大奖,或是在异国他乡听到有人弹起熟悉的《梁祝》。巫漪丽在琴键上品味着不一般的人生滋味,无论身在何处,她从不曾忘记前辈的嘱咐:用钢琴弹好中国乐曲。她曾对记者说:“贺绿汀先生,他就觉得应该把中国作品弹好,他说如果不好好弹,永远是在纸上,这句话给我印象很深。外国钢琴作品分好多时期,有每个时代的风格,中国钢琴作品也应该有风格。而且中国作品来源更多,有戏曲的、民间乐曲的、歌舞的,所以一辈子学不尽。”
06
2008年,78岁高龄的巫漪丽在几经周折终于如愿出了第一张钢琴独奏专辑。五年后又出版了第二张个人专辑。她特意托朋友从新加坡给身在美国的前夫杨秉荪带去,即使隔山跨海,还是想跟最在乎的人一起分享。
2017年6月,巫漪丽荣获世界杰出华人艺术家大奖。与喜讯同时传来的还有杨秉荪病逝的噩耗。奖杯被放在了角落,巫漪丽默默地换上白色上衣,把自己关进录音棚里,又弹起《梁祝》,不用曲谱,一气呵成。弹到哭坟,她似乎把全身的力气都集中在指尖,让悲伤在琴键上四溅;转到化蝶,她柔情似水,像是告别,又似倾诉。巫漪丽的几位知心朋友在录音棚外默默倾听:这是不可复制的《梁祝》,也是她在弹奏自己的一生。
时间剥夺了她的青春,却从未能带走她对艺术的眷恋和执着。今天,我们称呼巫漪丽为先生,蕴含着深深的尊敬。先生温润深厚的德性、豁达包容的情怀,任风吹雨打,仍固守信念。在市场强势奔袭的时代,先生耐得住寂寞、挡得住诱惑,为后生晚辈持起做人的一盏灯。
《与傅聪谈音乐》
傅雷 著
三联书店1997年
父子两代文艺大师倾情力作,西方音乐入门的必读之书。傅雷谈音乐,傅雷与傅聪谈音乐,傅聪谈音乐。 傅雷,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一生译著宏富;傅聪,傅雷长子,享誉中外的著名“钢琴诗人”。傅雷培养傅聪成为一代音乐家,是音乐教育的一个成功的范例。本书分成三个部分:傅雷谈音乐、傅聪谈音乐、傅雷与傅聪谈音乐。书中,父子两代文艺大师,以他们多年研习文艺所得之真识卓见,纵谈西方古典音乐和音乐教育方法,对培养青少年艺术修养,教育有天分的孩子走艺术之路,有深刻的启迪作用。
特别鸣谢
江苏省慈善总会郑钢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