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郭桂江,昵称“香蕉哥哥”,这是我第二次参加“朝阳行动”。
两年前的夏天,2013级的我和140多个小伙伴一起,参加了第一届“朝阳行动”,很多场景还历历在目;而今天,作为8名志愿者中的一员,我再次来到了淮河边,和2015级的同学一起,给临淮岗乡的小朋友们播撒知识和希望。
两年前,我是临淮中心学校李元旭老师组的组员,积极参加各项支教活动:破冰、结对子、梦想课堂……两年后的今天,我是志愿者兼摄影师,辅助更优秀的学弟学妹们,拍摄和记录他们支教的点滴画面。
今天的临淮中心学校很热,体感温度达到35摄氏度,但是在中心校支教的3个小组依然按原计划进行着丰富多彩的支教活动。
我看到中心校3组的何塑同学正给小朋友们出数独题。
在四年级(2)班,“科学老师”钟祖远为孩子们设计了一堂“内涵颇深”的科学课——探究并实践“简单电路的连接”。
一开始,钟祖远通过一系列小提问来了解孩子们对“电”的了解程度,他介绍了电源、开关、导线以及小灯泡的构造,由此引入接下来的小实验。介绍完简易电路的连接方式并强调了一些注意事项后,实验开始了。
小朋友看到导线和小灯泡非常激动,迫不及待地动起手来,尝试将电路连接在一起。其他几位小组同学作为助教,分散在各个小组中,帮助小朋友解答问题,调试电路中出现的问题。
最后钟祖远同学严肃地向大家强调了生活用电安全常识,希望同学们在之后的生活中牢记,我也受益匪浅。
于倩小朋友说她特别喜欢科学课,喜欢自己动手的过程,还有最终灯泡亮起瞬间的兴奋感。
钟祖远同学课后说:“第一次上课,还是有点紧张的。不过一上台就觉得比想象中要好,同学们都很配合,提问也有很多同学踊跃发言,做实验的时候同学们也非常乐意动手做一做。这些都让我觉得上台讲课是一种享受。”
中心校2组的实践导师李元旭教授表扬了这门课程,“科学课可以给之后初高中理科课程打好基础,非常重要。”
何厚樾给四年级(3)班的孩子们上了一堂音乐课。他对我说,他在暑假里练习了好几整天的吉他,还做了PPT给小朋友们展示中国传统乐器和西洋乐器,让他们对音乐有更深远的理解,更开阔的视野。
中心校3组的实践导师陈祥峰教授提醒他,“要在课程一开始就表现得有激情,去感染小朋友,引入的环节要吸引小朋友的兴趣。”
课上,小朋友们安静地听完“小何老师”的示范之后,认认真真地跟着老师一句一句将一首《童年》唱完。作为奖励,“小何老师”边弹边唱了一首《夜空中最亮的星》。
课后,部分爱音乐的孩子们纷纷冲到“小何老师”旁边,小心翼翼地拨弄着那把帅气的吉他,“老师,它为什么中间是空的”,“老师,下节课再来一曲好不好”,真是一群可爱的好奇宝宝们。
备受欢迎的美术课上,余君婷安排了面具的绘画制作,颇有特色。她首先为大家讲解了色彩的冷暖,并联系到京剧中不同角色的面具脸谱的色彩特征,还展示了一些京剧脸谱和自己制作的一个脸谱样本。随后每个同学都领到了空白的脸谱以及彩笔,开始了自由创作。
最初大家都有点不敢下笔,在小组队员的指导下纷纷拿起了画笔,男孩子们喜欢在脸谱上画各种夸张的图案,而爱美的小女孩们则给脸谱画上“口红”和长长的睫毛。小朋友们都玩得特别开心,画好面具就兴奋地带在脸上,让我们在面具上签名纪念。
林子杰的手工课是教孩子们编手环,最活跃的几个小姑娘争先恐后举起手,“老师,我会”,“老师,我教你”。她们拿来了所有必要的工具,用稚嫩却十分灵活的小手给我们示范最初的几个步骤,然后告诉我们按照这个样子编就好啦。在孩子们的一勾一穿中,几个漂亮的手环完成了。
一个叫刘宇婷的小女孩很开心地对我说,“我要留着回去给弟弟”。
上完了语文、数学和英语课之后,四年级(1)班下午最后一节是欢乐的体育课,男女生分开授课。
女生由芦绎晨带领着学舞蹈,而男生由万若馨和几位助教带领着学习一项神奇的运动——板球。
体育老师万若馨坚持要教小朋友们这项复杂而冷门的运动,以拓宽他们的眼界,让他们掌握一项独一无二的技能。为此,万若馨早早制定了非常周密的计划,并提前几天在宾馆房间手把手地指导几个助教老师如何投球、接球和击球。
出乎意料的是,小男生们对这项看不太懂但看起来很有意思的运动很感兴趣,在传接球和投球练习中也很认真。按照万若馨的计划,之后的体育课会让小朋友们打一场真正的板球比赛,让我们拭目以待。
在临淮中心学校支教的,除我之外还有3位志愿者领队,她们也是第二次参加“朝阳行动”了。
高小添2015年(左)在临淮中心学校支教,2016年(右)担任中心校1组领队。
王婷婷2015年(左)在莫店小学支教,2016年(右)担任中心校2组领队。
陈哲婷2015年(上)在临淮中心学校支教,2016年(下)担任中心校3组领队。
看着蹦蹦跳跳背着书包放学回家的孩子们,我想起了两年前和我结对子的那个男孩,他叫何庆杨。两年前,在我进行最后的家访,离开中心校的时候,庆杨一直追着我们哭,我只能安慰他说,我一定会回来看你的,但我没说不能哭,因为我也哭了。
原本在这个高温的假期一直忙于“杀G”(奋战GMAT)的我,之所以选择再次回到霍邱,主要是因为两年前我答应一定会回来看他,那个和我结对子的男孩子。
这是我和何庆杨两年前的合影。
于我和他而言,2014年的“朝阳行动”之后的两年,给两个不同世界的人都带来了难以言喻的改变。刚离开的三个月里,他总是每隔一段时间在晚上八点给我来电话,但是也不说太多的话,默默地在电话那头等着我的询问与关心,然后回答完我的问题就乖乖地挂了电话,一如支教时的我和他。头几次打电话,一接通电话就使劲哭,我是真的心疼另一头哭得话也不说的小男孩;到后来就临近挂电话时开始沉默不言,啜泣;再后来,来电频次减少,言语也多了一些,也不会哭得使人揪心了。
每逢节假日,我总能收到他发过来的问候,不冷不热,有时候是一个一分钟的电话,有时候是一则短短20字的短讯。于他而言,多了一个远在大城市的值得牵挂的大哥哥,在他的生命里出现过,教他站军姿、打军体拳,教他每时每刻都要昂首挺胸走路,不能欺负班上的小女生,要主动帮助别人,要尊敬老师,要孝敬在家中务农的爷爷奶奶;于我而言,在诸多的祝福、问候中,独有一份简短而诚挚的祝福来自遥远的霍邱,平凡而让我感动,让我觉得,我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2014年和2016年,不同的人,相同的热情。
上个月,何庆杨来电告诉我,他从这里小学毕业了,即将念初中,我一听就乐了,索性趁此次来霍邱支教为他购置了一些文具和书包,以庆祝他升学,希望他的人生,少些坎坷,处处有着朝阳与希望。
(小编注:截至发稿之时,郭桂江和何庆杨还未再次相见,期待他们的重逢。)
点击阅读原文回顾【支教第二日】